(上接第1版)“秸秆还田省肥料,秸秆发电能赚钱,秸秆过腹牛羊肥。”综合利用秸秆,杜绝焚烧秸秆如今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创新举措 新招带来新变化
砀山县官庄坝镇,路边醒目的禁烧包保责任分布图成为进入镇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该镇认真落实综禁工作网格化管理,把全镇所有的耕地划分为94个责任地块,每个地块都有包保责任人,并在分布图上标明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包保责任人对自己的地块从收到种全程负责,24小时巡查,正是这种精细化的网格管理,使该镇连续5年实现了零火点。
埇桥区桃园镇东坪集村,靠近矿区,村民收入较高,群众使用大型机械一次性收获还田的意愿较强。该村制定的大型机械收获还田的禁烧方案,快速完成了还田目标,在十多天的时间内玉米收割完小麦种下地。同在一个镇的桃东村,则根据村民的意愿选择了“人工收获+机械灭茬”的收获方式。这种方式投入少,该村群众更容易接受。村里制定了玉米秸秆站立掰穗,收获完采用机械灭茬的禁烧方案,也顺利完成了收种,没有出现焚烧现象。
宿州市在今年的综禁工作中,落实“一镇一策”、“一村一策”,以乡镇和重点村为单元,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挂图作战”;以乡镇、行政村为单位,制定《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案》和《秋收秋种工作方案》,细化措施和工作计划表,狠抓村级工作落实。由于措施可行,实现综禁工作重心下移、因地制宜、群策群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干群齐心 禁烧不再难
综禁包保制度实施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综禁第一线,宣传发动群众,调配监督农机作业、巡查禁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处置突发事故,保证了禁烧零火点目标的实现。今年秋季,宿州市继续实施联系包保制度。进一步明确“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园区管委会主任为秸秆禁烧第一责任人,对秸秆综禁工作负总责;分管县区长、园区管委会分管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落实”的责任传导体系,继续做好包保工作,形成市级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负责人包地块、党员联户的“五联包”和市直部门联系乡镇的立体责任网络管理体系。
今年秋收,在时村镇红旗村大豆田里,不时可以看到头戴禁烧红帽、右手缠着白绷带的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区体育办的工作人员刘峰。在区体育办召开的禁烧动员会上,右手不慎骨折正缠着绷带的工作人员刘峰,第一个要求下乡镇参战,领导考虑他手受伤有些迟疑,但在他的再三要求下还是答应了,他被安排到时村镇红旗村帮扶禁烧。自从禁烧工作开展以来,他就吃住在村,入户宣传、联系农机、清运秸秆、24小时值班,事事不落人后。与他一起看守的老党员劝他,你手带着伤,还是多休息好,可刘峰却说,我是区里下来帮扶禁烧的,自己要不带头,何以服众?红旗村80多岁的丁德文老人激动地说:“小刘带着伤还来我们村搞禁烧,不愧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好干部,让俺们村民佩服。
解集乡解集村年过古稀的老党员王正传不仅自己带头把自家秸秆清运干净,还帮助乡、村干部逐户上门,把秸秆清运政策宣传到户。同村的妇女李春莲,丈夫瘫痪多年,家里没有其他劳动力,但李春莲克服自身困难,响应政府号召,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把自家山窝里的玉米秸秆背了出去。解王自然村东山窝没有宽路,机械进不去,在王正传、李春莲等人的宣传带动下,群众纷纷出动到东山,通过人力背运的方式把自家秸秆清运干净,消除了火点隐患。
正是有了包保干部以身作责,才赢了最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支持,禁烧工作才有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干群齐努力将收获的季节描绘成一幅和谐的、丰收的金色画卷。
新闻推荐
游客在修整一新的圣德书院观光游览。近年来,砀山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修缮开放了清代天主教堂、大清真寺、大觉寺等一批文物古迹,还深入挖掘当地故黄河文化融入...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