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砀山县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法治”与“文化”融合,送法治文化进农村、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将平面、单向的法制宣传升级为面向全社会的法治文化培育,形成了“法治+文化”新常态,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法治文化呈现景观化
对于家住砀山城的居民来说,冬日暖阳中在街头、公园漫步,猜猜法治宣传栏上的法律谜语,看看法律小故事,聊聊法律典故,别有一番趣味。
只有让法治文化景观化,才能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近年来,砀山县把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大文化建设的框架中,大力推进街头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设户外法治墙100米,单位宣传栏17个,在建法治文化广场1个。
法治文化凸显流动化
法治文化只有“动”起来,才能拓展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如今,搭乘砀山县公交车,有趣的法律小故事、时效的法律知识,经常会通过公交车载电视进入人们的视听。
立足群众需求,该县加大与媒体的合作,电视开办普法栏目,广播设维权热线,网络设法律咨询互动专题,从而打造了一系列本土明星法治栏目,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为百姓依法维权支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截至目前,该县已开辟法治电视栏目3个、广播专题1个、网上普法专题4个。不定期在广场、车站等人流大的地点设立法律咨询台、流动法治展板等;将《劳动法》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印制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0多份;结合“秸秆禁烧”深入乡镇开展专题法制宣讲。
法治文化走向品牌化
砀山县的品牌节目《百姓大舞台》、群众自编自演的舞蹈《家和万事兴》、豫剧《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典型宣讲《助人为乐邻里友善》……提到这些法治宣传教育节目,砀山群众大多耳熟能详。
如何让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深入人心?近年来,该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出了一大批法治文化的品牌产品。碰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找《百姓热线》,在砀山县,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有法律政策方面的疑问就求助网络上的法律法规咨询。
紧跟时代步伐,该县还相继开展了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展板巡回展示、文明交通随手拍、交通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崔猛 李永军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去年春节过后,正是果树施肥的时机,陈淑莹在走访中发现有的村个别贫困户资金困难,买不起化肥。陈淑莹的企业正是生产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