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二五”期间,宿州市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加快科技改革创新步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提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人才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宿州市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意见》、《关于实施工业五年扩张战略的意见》、《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发明专利管理资助办法》,修订了《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形成了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以及综合配套实施细则,提出21项改革举措,形成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强化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推进创新中的引导作用。
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应用研发经费持续增长。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从2011年的3474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22亿元。2015年,市政府整合财政投入和奖励扶持政策,设立创新专项资金2000万元,比2014年增加近2倍。市政府设立的“3111”工程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十百千万”人才工程专项资金等都有对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的支持。
进一步加强市科技专家人才库建设。经过数次系统完善升级,科技专家人才库目前已成为宿州市科技资源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注册用户120个,入库专家人才934人,专家人才基本涵盖了宿州市工业、农业、财经、医疗卫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主要行业、专业和学科。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科技成果大量涌现
“十二五”期间,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宿州市专利申请量为2916件,比2011年增加2081件;全市发明专利授权50件,比2011年增加26件,连续两年增幅全省排名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宿州市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
5年来,宿州市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0项,获4000余万元资金支持。81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审定)并登记,其中省科技三等奖12项,市科技奖40项。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科技部验收。砀山县、灵璧县和埇桥区两个考核年度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其中埇桥区两次被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区。
科技创新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围绕农产品选育、标准化栽培等项目,新审定小麦国审品种2个,水稻国审品种1个,大豆国审品种1个;省审小麦新品种1个、大豆新品种3个、玉米新品种3个、蔬菜新品种6个。埇桥区、泗县、灵璧县获批安徽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示范县区,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015年以来,砀山县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工作当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悉,该县高新技...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