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宿州市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重大机遇,持之以恒推进林业产业创先争优、增速转型。2015年全市林业产值达到439.4亿元,是“十二五”初的2.7倍。全市林业产业类型丰富多样,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品种类更加齐全,附加值不断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达到17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的36%。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8家,其中超过2亿元林业企业22家。林业产业带动就业30万人。林业产业涵盖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林果生产、林木种植、苗木花卉、森林食品、林下经济、森林服务等10多类,林产品达到100多个品种。埇桥区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杨木产业示范区”,砀山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大力度扶持 大资金投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把林木产业确立为现代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意见》,明确了林业产业的目标任务和产业布局,对进园企业,在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
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龙头企业创树品牌、贷款贴息、领办联合体等给予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各类农林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对企业新建基地、新获认证、新获品牌、新上台阶的给予奖励。
出台《关于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生态强市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对先进造林大户、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先进县区予以奖励。对城乡增绿重点工程造林用地,市财政承担40%的地租,补助10~12年。2013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5亿元、县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2.8亿元,有效激活了社会资本,吸引林业投资商430余家,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8.5亿多元。
大集群辐射 大企业带动
依托杨树商品用材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为重点,以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为抓手,通过抓点带面、培育龙头,带动产业整体提升。针对企业分布“散”的问题,利用新型乡村工业园扶持政策,加强规划引导,实施资源整合,打造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对进园企业,各级政府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给予相关配套支持。
宿州市通过本土骨干企业,以企招企、以商引商,实现招大引强,不断壮大骨干龙头企业队伍,将市级重点调度林业企业列为市林产工业协会会员单位,予以优先支持。近年来,东大、东建、东平、新远大、东达、绿洲、全兴、林星、林丰等一批优秀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
“十二五”期间,全市招商55家涉林企业入驻,引资37.5亿元。年产2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的麒翔木业、年产12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的林丰木业,以及浩良、迪邦、林星、嘉丰等一大批外商企业入驻。前不久,埇桥区在北京成功举办面向全国的埇桥林业产业推介会,与TATA木门、霍尔茨木门、楷模木门等8家涉林企业签订合作意向,签约资金额达3.2亿元。
大平台服务,大工程推动
为营造全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宿州市加大林业产业宣传力度,每年组织赴菏泽、宿迁、临沂、泗阳、邳州等地学习考察,派员观摩中国胶合板研讨会、中国杨树节、中国林博会、林交会、义乌森博会、临沂板博会、安徽农展会等。2014年10月15~17日,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邀请人造板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400多人到会交流。通过上述活动,建立与各地比肩对接林业产业、拓展延伸发展空间、协同服务林业企业的大平台。
为巩固林业产业基础,宿州市以全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契机,大力植树造林,夯实林业产业基础。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宏伟目标。全市各地也加快了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步伐。未来三年,宿州市计划新增造林面积105万亩,其中2016年计划造林46万亩,重点实施“2345工程”,即二带景观工程、三项创建工程、四大森林长廊工程、五项绿化提升工程。
朱洪亮 本报记者 余明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年来,砀山县积极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求,不断创新廉政教育载体,努力在廉政教育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探索,构建出了巡回讲解、信息频发、微信提醒、...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