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镇大法官》在央视热播,引起社会对基层法庭和基层法官的诸多关注。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小镇大法官”。砀山县人民法院城西法庭庭长孙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法院系统,由梦想着成为一名交警而“意外”的做了一名法官。11年基层法官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与群众打交道,沟通交流的经验。曾先后20余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连续五年获得优秀公务员,2013年被省高院及省司法厅联合授予“全省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一起雇员受伤害赔偿纠纷案中,原被告是同村邻居,关系很好,原告在被告建筑队中干活,下班回家途中发生车祸,原告受伤,且伤情严重,肇事司机负事故全部责任。在第一次诉讼结束后,原告因二次手术费用将被告诉至法庭。双方矛盾愈演愈烈,以致发生肢体冲突。在审理过程中,孙黎并没有一判了之。为了能使案结事了,孙黎决定还是先调解。法庭上,家里,当事双方及家人,一次、两次,五次,六次,孙黎不厌其烦,从法理规定到风俗人情,从上辈关系到子孙后代相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双方主动达成和解。
婚姻关系、老人赡养、土地纠纷……这些是基层法庭的主要案件类型。而在砀山县,近年来,婚约财产纠纷越来越多,也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彩礼数额居高不下,悔婚时女方不愿返还,致使矛盾更加激化。遇到这类案件,孙黎总是苦口婆心,两头做工作,从女方声誉、男方家庭条件、后续成家事宜等方面多角度调解,力争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与基层百姓打交道,必须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身子,放得下架子。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往往让孙黎哭笑不得,有撒泼打滚赖在法庭不走的,有当着法官的面动起手来的,有在开庭时带着农药进来的……对于这些棘手状况,他总是能从容应对,在嬉笑怒骂间解决纠纷。
很多当事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都觉得法官会向着对方。每当这时,孙黎总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耐心释明法律,以身边案例赢得当事人信任,这是基层工作的法宝。”孙黎说。文/本报记者 付雪芹 图/周里
新闻推荐
砀山县高铁新区薛口村八旬老人薛金珉,原是砀山县疾病防控中心的医生,退休后主动放弃清闲生活,毅然当起一名志愿者,走上义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健康教育和普法教育之路。...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