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宿州市《创新型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敲定了宿州市创建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宿州市将立足“三农”,强化“三基”,融合“三产”,统筹“三区”,巩固“三权”,管控“三险”,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农村“退二进三”,农民“进二进三”,着力打造“两区”建设的升级版。到2020年,实现农业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粮食总产达到440万吨,农业企业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新增落户农业转移人口102万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城市现有水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数达到35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10%以上。
方案明确,全市创新型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将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行动一:主体培育提升行动。
实现路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分级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创建和示范社建设。加快应用人才培养。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将农民工转型为高素质新型产业工人,促进“民工大市”向“技工大市”转变。
行动二:装备设施提升行动。
实现路径: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50万千瓦。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全面提升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52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超过60%。
行动三:生态农业产业化推进行动。
实现路径: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以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现代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中心村为平台,以小麦、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为主体,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施节肥、节药、节水行动计划,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增产模式。开展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和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效益水平。
行动四: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实现路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落实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实施意见,出台扶持政策,形成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0年,力争全市培育产业化联合体300家。加速产业集聚升级。以县域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园区为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因地制宜推广城郊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型、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业模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打造一批美丽田园、美丽乡村。
行动五:品牌培育示范行动。
实现路径: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基地,注册商标。鼓励各类经营主体争创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充分利用农交会平台,集中推介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三品一标”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以“菜篮子”产品为主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大宗粮油为主体的绿色专用原料基地、以特色创汇为重点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质量可追溯能力建设。
行动六:“互联网+农业”发展行动。
实现路径: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改造。加快四县一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导县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砀山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为重点,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力度,探索推进农村淘宝、苏宁易购服务站等农村电商发展,扩大宿州农产品网上销售。(下转第3版)
新闻推荐
近年来,砀山县人民法院通过诉前预防、立案协调、庭审调解、执行和解、信访息诉等措施,全方位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诉前预防。该...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