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刘莉的故事,应该先从一串数字说起——
23岁开始当选社区主任、书记,是目前全市唯一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社区干部;
连续12年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社区支部9次评为先进党组织……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刘莉担任社区干部20年来,一直遵循“忠诚、务实、为民”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1994年1月,23岁的刘莉高票当选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一中社区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社区主任。1996年直选为社区书记。
社区刚刚成立时,钱无分文,地无一寸,房无一瓦,就连一张纸一杆笔一张桌子都没有。刘莉从自己家拿出5万元,又向亲朋借了3万元,盖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随着社会发展,城市扩容,原来办公环境远远不能满足需要。2006年夏,一中社区终于落实新建办公综合楼的用地手续。可是面对可望已久的建设批件时,刘莉还是抹不去内心的忧愁,建设资金还没有落实,怎么动工?刘莉一连几个月,到处“烧香拜佛”,费尽心思跑遍辖区内的所有单位,才筹资4万多元,远远不能满足建房需要。几经思考后,刘莉用自己的房产抵押,贷款10万元,建起400平方米的办公楼,至今社区还欠她9万元建房钱。
一中社区有1.6万人,17个居民小区,63条老旧街巷,过去街巷两边乱搭乱建严重,路面到处坑坑洼洼,新人嫁不进,死人抬不出。这成为刘莉的一块心病。2008年开始,刘莉通过与辖区单位协调,6次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先后集资20万元,硬化、亮化街巷6公里,彻底改变了社区脏乱差面貌。
靠着这种韧劲,刘莉创造了全市首个“零失业社区”,先后为161名失业人员联系培训、协调用人单位。下岗职工魏书影、严红在刘莉的帮助下分别开了干洗店;失业居民王小五、蔡进,通过社区与社保部门举办的厨师就业培训,重新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大减轻了社会负担,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和谐。一中社区有116名享受低保的困难户。1月9日上午,当我们走进86岁的张思荣老人家里时,一进门老人就拉住刘莉的双手说:“几天没见,我琢磨着你又该来了,闺女,赶快进屋暖暖身子。”刘莉知道老人爱吃红薯和丸子,隔三差五就买点送来,知道老人冬天一个人睡觉怕冷,前不久送来一条新棉被。像这样的“穷亲”,刘莉一人就“承包”12家。 郑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宿州中院开展了全市法院精品案件、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评选出10件精品案件和10篇优秀裁判文书,同时从中推选2件案件和2篇裁判文书参加全省评选。...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