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宿州市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以2005年为基础,强力实施了“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和“工业五年扩张战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
1 砥砺奋进 成绩斐然
据统计,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8.9亿元,比2005年的38.7亿元增加210.2亿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212户增加到2012年的880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56户,10亿元以上企业13户,培育了百丽鞋业、华电宿州、皖王面粉、新锦丰集团、中元化肥、福润肉类、安特食品、雪龙纤维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副食品加工、煤电能源、木材加工、轻纺鞋服、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六大主导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12年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9.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6.6%。工业投资由2005年的28.7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61.1亿元,2006-2012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14.3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接近1000亿元,实现利润由2005年的3.58亿元增加到43.3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16.3%提高到263.3%。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2012年,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9%,工业化率达到36.5%,比“十五”末上升17.5个百分点,缩小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于工业经济的迅猛增长,带动宿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0.4:23.9:35.7,调整到2012年的25.9:41.4:32.6,二产占比比十五末上升17.5个百分点,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013年,宿州市工业经济在宏观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势头,取得良好发展成绩。据统计,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9.9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18.35%。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81户,比上年末增加101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完成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82家,超5亿元的企业21家,超10亿元的企业12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全市煤电能源、化工建材、纺织鞋服、板材家具、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88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7.9%。宿州市白酒产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市11户重点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126%。
2 聚力强攻 苦干实干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宿州市制定了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和工业五年扩张发展战略,确定了扩展工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壮大骨干企业、建设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六大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了《宿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先后下发了《关于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意见》、《关于实施工业五年扩张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城区重点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整体搬迁的意见》、《关于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全市重点企业三年技术改造滚动计划的意见》、《关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实施意见》、《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白酒产业五年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支持性文件。同时紧扣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趋势,将工业园区培育作为重点工作,把整体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园区培育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宿州市坚持月度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制度,分析全市及各县区经济运行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预测经济运行走势,部署下一步工作。实行市政府调度重点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制度,每年排出150户产值超亿元的重点企业和30户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建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
持续推进三大行动。一是骨干企业技改提升行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宿州市不断完善三年技术改造滚动计划,指导企业特别是每年确定的150户重点企业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每年确定30个重点项目作为帮扶和支持的重点,专人负责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环境问题,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使一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专项计划。二是巨人培育行动。宿州市以培养20亿元-50亿元骨干企业为目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战略重组、做大做强。三是雏鹰成长行动。宿州市每年选择100户左右成长性强的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免费为企业开展培训和管理提升活动,帮助企业争取有关优惠政策,尽快进入规模以上企业队伍。
加大资金支持。宿州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统筹工业五年扩张、技术改造和创新、中小企业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园区建设、节能减排等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实施“5515”白酒产业振兴工程,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县区配套资金1400万元,建立市白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白酒产业振兴。同时,宿州市通过开展银企对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等方式加强金融对中小企业支持,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减轻企业负担。宿州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涉企收费清理工作,并颁发了《关于公布宿州市涉企收费项目目录和收费标准的通知》(宿政发〔2009〕19号)。2013年,宿州市在2009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针对企业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项目以及检查评比项目,大幅降低涉企收费。经过这一轮清理,宿州市涉企收费总体标准降幅达34%。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第一批60户企业作为企业负担监测点。
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宿州市集中力量引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形成以百丽鞋业为代表的制鞋产业,以海螺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产业,以东大木业为代表的板材加工产业。宿州市按照产业链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产业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为集群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此外,宿州市还通过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全力做好节能降耗、招商引资、与央企省企民企合作、安全生产等工作,着力营造全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宿州市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财政资金支持。
文/王程琤 图/董虎
新闻推荐
市国税局纳税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至12月,全市征收车辆42480台次,增加6593台次,同比增长18.37%。记者从市国税局纳服科了解到,2009年新增车辆21523台,2010年新增车辆2...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