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是援藏干部工作能力的最重要检验。4名援藏干部按照宿州市委“抓主抓重”的指导思想,认真抓好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对历年援藏项目做了调研,掌握工程质量,促使保质期内工程质量问题得到整改;其次,对本届6700万元的援藏项目,严格按照“援藏资金向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方向投入”的要求,认真调研,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了《错那县第五批援藏项目工作实施细则方案》,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认可,也为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他们倒排工期赶进度,对所有项目涉及到的单位,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每月调度,严格按法律程序做好了项目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目前,安徽大道等三个援藏项目完成招投标,总投资近3000万元,计划2014年4月开工,年度内完工;错那镇村居环境改善等5个项目,计划2014年4月公开招标,下半年开工,2015年上半年完工。
联络各方、推介错那,改变单一的财力援藏模式。4名援藏干部采取多层面、全覆盖、有重点的援藏模式,在智力援藏、社会援藏、人才援藏上下功夫,邀请内地企业家来藏考察投资项目,组织12名技术援藏专家为错那培养了十余名技术后备力量,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动员爱心人士和困难户结亲戚,在生产和生活中予以帮助;在网络等各种媒体上宣传错那的资源优势,为错那民族特色工艺品、旅游产品、特色食品等市场开拓发挥了较大作用。2013年9月,他们还协调错那县党政代表团赴安徽省、宿州市考察推介,得到了省、市的热情接待,两地加强了交流,结成了对子,争取了项目和资金,激发了错那县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加了藏汉民族友谊。
宿州市4名援藏干部表示,下一步,将牢记宿州人民重托,不辱援藏使命,努力克服高海拔、低气温、缺氧等困难,严格要求自己,为错那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境巩固做出贡献,让宿州人民的友谊之花在错那生根、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本报记者 陈成光
新闻推荐
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