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使这一皖粤对接项目上升到省级政府合作层面。
转移与转型 并驾齐驱
承接产业转移,绝不能照搬复制。宿州要以产业转型为出发点,更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要从技术上、环保上,包括企业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上都有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突破,要把“转移”和“转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宿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一段论述。“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据中国家具行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过去10多年,中国家具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形成了五大制造业板块和四大分销基地,但这种集聚是自然集聚,面临生产、储存、销售配套不全等问题,产业链效率相对低下。在未来10年的第二轮高速发展期中,自然集聚的形态已无法适应现代大工业化生产与分销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宿州提出了更科学的模式——“有效集聚”。为此,宿州市创新运作方式,采取“政府指导,协会主导,企业开发”的模式,以全新方式进行项目开发、招商、融资和运营,力求将“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打造成集家具制造、物流仓储、商贸流通、行业会展、教育科研、商业居住“六位一体”的新的产业集群,同时,根据家居产业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增加就业多等特点,努力形成 “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文化创意型”产业。
在 “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的规划图上,记者看到,15平方公里的园区分为制造、商贸、物流、社会四个区域,而制造功能又细分成板式、软体、实木、原材料等多个部分,此外,核心企业、中间企业、辅助企业和公共服务企业四类企业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园区引入产品研发和创意设计,力图为宿州家居产业增添更多科技和时尚元素,推动家居企业由“生产加工型”向“品牌营造型”转变。 “园区的转型升级以及功能结构精细化设置,有助于打造宿州家居产业的整体品牌形象。 ”宿州市委宣传部一位人士说。
产业与城市 协调推进
“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既非单纯的家具制造厂,也非一般意义上的家居卖场,而是强化产城一体,打造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高度融合的 “家居产业城”。在吸引大批国内一流品牌企业入驻、打造“产业集聚区”的同时,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商贸、餐饮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建设“商贸中心区”和“宜居新城区”,实现园区、产业、人口良性互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为增强 “家居产业城”吸附人口、延伸扩展的能力,宿州市将优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例如,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失地农民就近就业和就地创业,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各类保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乐业,成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同时,在周边农村区域,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模经营,集约发展,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工农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产城一体、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和总体趋势。 ”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近年来,宿州市委、市政府在打造“产业新区、人居新城”的思路下,以整体承接转移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吸纳城乡人口,以人口聚集推动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该市已规划建设了制鞋产业城、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文化产业园、职教园区、服装产业城等多个“产业城”项目,形成“一个主城区加若干产业城”的城市新格局,“家居产业城”的出现将成为宿州“四化同步”的新的“助推器”。
(原载《安徽日报》2014年4月10日10版)
新闻推荐
4月3日上午,我国家居行业龙头企业“左右家私”在“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正式开工,标志着宿州打造时尚家居产业已进入运作实施阶段。“中国...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