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郎克俊 王子伟
身患绝症,他依然坚守工作岗位,出色地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退居二线,他又干起了责任重大的群众安置工作。他就是颍东区新乌江镇干部胡方友,一位“宁愿干工作累死,不愿病床上等死”的普通基层干部。
带病上班 从来没有怨言
6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新乌江镇政府所在地采访胡方友时,没想到他却爽约了。原来,胡方友早上6时就出门了,省国土资源厅专家当天来口孜东矿塌陷区验收土地复垦项目,镇里的干部全都到塌陷区去了。
临近中午,胡方友穿着一双糊满泥巴的旅游鞋回来了,尽管他身高一米七以上,但却十分消瘦,眼窝深陷,颧骨高耸。“从早上忙到现在,老胡没有吃一口饭,也没顾得喝一口水。”胡方友的同事说。胡方友负责口孜东矿塌陷区的群众安置工作,琐事多,工作量大,这对于常年患重病的他来说,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但胡方友却从来没有怨言。
胡方友今年51岁,新乌江镇李庄行政村人,1982年毕业于宿州农校,1986年回到新乌江镇工作。1994年,胡方友被阜阳市肿瘤医院诊断为口腔恶性肿瘤,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先后在阜阳、蚌埠、北京接受了五次肿瘤切除手术,由于手术后遗症,导致唾液腺遭到严重损害,不能分泌唾液,消化功能非常差,他每天都要靠吃流食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宁愿干工作累死,也不愿病床上等死。”胡方友告诉记者。尽管身患重病,但是他心系工作,每次从外地治疗回来,都第一时间回到单位上班。因为过度劳累,胡方友的病情经常反复,医生称他“只要工作、不要生命”。
他是亲人和同事眼中的铁人
2005年,新乌江镇党委政府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决定让他分管相对轻松的党政办工作。胡方友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党政办的工作干好,干出成绩。胡方友学的是农学专业,而党政办却从事文件起草、宣传等工作。为此,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办公业务知识和微机操作等,业务能力显著提高。
为做好宣传工作,分管党政办工作九年来,胡方友多次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编写信息和调研报告,其中120多篇材料被县区级以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用。前几年,在颍东区各乡镇党政办综合评比中,新乌江镇党政办由全区最差单位跃升为全区第一名,颍东区政府办公室还在新乌江镇召开办公室工作现场会,把新乌江镇的经验向全区推广。
在同事眼中,胡方友是个铁人。前段时间,胡方友主动要求参与全镇的抢收抢种工作,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那段时间,每次打电话喊他回来吃饭,他都说没有时间。其他人饿了还能吃点小零食,他除了稀饭豆浆,什么都吃不下。”胡方友的爱人赵红说。
塌陷区群众的贴心人
2011年,胡方友主动退出镇领导岗位,仅保留副科级干部待遇,但是工作量却一点也没有减少。新乌江镇有22个自然村位于口孜东矿塌陷区。这些自然村的村民亟需搬迁,然而由于塌陷区安置房尚未建好,当地党委政府于去年11月份在新乌江镇集镇西头建设了临时安置区,并成立了临时安置管理委员会,当考虑由谁任管委会负责人时,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想到了胡方友。
“塌陷区群众的安置工作是镇里‘第一难\’的工作,必须要找一个工作责任心强又关心群众冷暖的干部担任管委会负责人,胡方友是最合适的人选。”新乌江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胡方友上任后多次深入搬迁户家中了解情况,与他们促膝谈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他还时常勉励管委会其他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与安置群众交朋友,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矛盾。
“胡主任对大伙特别贴心,有什么事找他,只要是符合政策,一准能解决。”在临时安置区,提起胡方友,安置群众都给予了一致好评。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最高人民检察院27日消息,安徽、湖北、青海5名厅级干部日前被检察机关查办。 日前,经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安徽省安庆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马钢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常...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