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宿州新闻 > 正文

化肥减量增效的“埇桥模式”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6-20 11:20   https://www.yybnet.net/

埇桥区地处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全区耕地面积14.2万公顷,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人口180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蛋生产基地。是“中华烧鸡之乡”、“全国超级产粮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埇桥区自2006年5月被批准实施农业部和财政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10年来,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方案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以来,为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按照安徽省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埇桥区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实化工作方案,狠抓技术指导服务,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引领施肥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全区化肥使用量70903吨 (折纯),比2015年减少210吨。

明晰“减肥”路径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作,面广量大,指标明确,要求高。为确保目标实现,找准切入点和有效载体最为关键,结合埇桥区实际,着重抓了下列几项工作: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抓手,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在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新水平的基础上,把配方施肥与化肥减量行动相结合,协同推进。一是扩大测土样本。重点是取土化验,以准确掌握土壤养分信息,并相应开展肥效试验。目前,全区累计测试土样达到18072个。二是细化完善配方。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建立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参照省级区域大配方,研制本区域内配方并公开发布。 2016年,全区制定、优化肥料配方16个,发布不同作物配方20个。三是扩大技术覆盖面。在保证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的同时,着力开展园艺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努力拓展节肥空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四是推进配方肥到田。与安徽司尔特、惠多利等10家肥料企业建立农企对接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农企合作,建立标准化配方肥经销网点400多个,大力推广配方肥进村到田。去年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19万亩,推广配方肥6万吨(折纯),亩均节本增效82.3元。五是做好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在关键农时季节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农民实现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施、积极推进化肥深施,减少肥料养分损失,着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以推广施肥新技术为手段,提高化肥利用率。一是推广种肥同播技术。施用缓释肥,减少追肥,着力解决玉米追肥难问题。 2016年全区玉米种肥同播技术推广面积140万亩,每亩减少氮肥2.3公斤,合计减少(折纯量)3220吨。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在蔬菜、水果、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施用,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去年全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折纯量)1100吨。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改变传统“一炮轰”施肥习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时、因地、因作物、因墒情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主要作物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36.2%,比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以全面实施秸秆还田为契机,提升耕地质量。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2016年全区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比上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通过近几年连续秸秆还田,我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长,养分得到循环利用,为化肥使用零增长提升了地力基础。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为载体,减少化肥使用量。一是积极帮扶有机肥生产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秸秆、酒糟生产商品有机肥。全区已经建成以惠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商品有机肥生产线为代表的有机肥生产企业5家,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这些企业和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有力推动了我区商品有机肥使用进程。二是积极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实施高温堆肥,利用田边、沟边、路边废弃的小麦、玉米等秸秆进行高温堆肥,积制高温堆肥1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万吨。三是因地制宜,积极推广间、混、套种绿肥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翻压绿肥等方式替代部分化肥, 2016年全区融合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多项技术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量 (折纯量)4320吨。

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助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紧紧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通过鼓励其开展代耕代种代收、肥料统配统施用等服务。采取专家指导、测土配方、直接补贴、示范推广、肥效对比、送肥到田等方式,开展了配方肥应用和施肥方式转变示范工程。建立宿州市淮河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修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样板10个,示范面积2.2万亩。整合现代农业等涉农项目资金,以每亩补贴20元的方式鼓励其使用配方肥。更大范围带动农民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效。累计减少施肥量(折纯量)100吨。

狠抓工作落实

为确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落到实处,工作中强化“七抓”。

抓《方案》制定,明确目标任务。在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写了《埇桥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并正式印发。 《方案》结合全区实际,提出着重把小麦、玉米、蔬菜以及设施农业等经济园艺作物作为化肥减量增效的重点;把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部分替代无机肥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把改进施肥技术、施肥方式作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把推广高科技新型肥料作为化肥减量的主要手段;把加大宣传与培训作为实现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关键突破点。紧紧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抓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到人。

成立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土肥站、植保站、粮油站、园艺站等相关股站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细化责任到人,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农业部门职责,把责任落实到单位,把目标分解到年度,把任务细化到项目。

抓政策保障,加大扶持力度。

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理念和要求,在农业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蔬菜标准园建设、果品标准园建设、健康养殖场创建、农村新能源建设、保护性耕作等国家、省重大项目建设内容中进行贯彻和体现,协同联合,共同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抓科技支撑,增强服务能力。成立测土配方施肥(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确保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同时积极研究制定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肥料配方,实现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全覆盖。

抓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和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施肥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把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重点措施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内容。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

抓新产品、新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近年来,土肥站开展了大量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工作,实施完成了“司尔特”缓控释肥、“红四方”缓失肥、“惠多利”配方肥等新型肥料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的试验示范12个,积累了大量新型肥料试验研究数据,为新型肥料推广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开展土肥新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 2016-2017年实施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6个、配方肥验证试验10个;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玉米种肥同播试验2个,小麦高产高效施肥试验2个,蔬菜“2+X”田间肥效试验2个,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4个;完成10个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示范区,建立20~100亩的村级示范方318个,示范面积达20万亩。同时,开展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宣传推广。通过试验示范,明确了以缓控释肥推广、配方肥应用、秸秆还田为主要模式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并在全区进行示范推广。为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抓机制创新,探索“互联网+配方施肥”服务。一是创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新机制,探索“互联网+配方施肥”服务。 2015年与安徽惠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平台开展网上测土配方施肥肥务。农村淘宝合伙人或种田大户,按照土肥站在网上发布的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小视频采集土样后邮递到土肥站化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化验结果和当地种植条件因地制宜给出施肥方案。由安徽惠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配方生产并送货上门。 2017年第一季度网上共推广配方肥1万余吨。二是稳步推进“智能配肥+农村电商”。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技术成果应用,通过中化化肥公司智能配肥+农村电商项目,建立配方肥进村入户物流体系,方便农民用上放心肥,有效解决配方肥到田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创新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系列活动,转化服务方式,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四是依据农资供给侧结构性变化,加快引进和推广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缓控释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转变化肥的使用结构。

拉升发展标杆

推进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控制施肥总量,提升耕地质量,是实现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月24日,全省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现场会在埇桥区召开,会议重点关注全省各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情况。省土肥总站程燚站长强调,此次现场会是三个融合,一是传统型与创新型融合,二是规范性与特色性有机融合,三是公益性与经营性有机融合;各地土肥中心(站)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按照有硬件可展示、有技术可推广、有标准可复制的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及设施装备,打造标准化、特色化、本土化的试验示范基地,拓展试验示范内涵,推进技术集成、要素集聚、经营集约,打造全国土肥系统的新标杆,书写安徽土肥系统的新篇章。

此次现场会的召开,对埇桥区土肥工作既是鼓舞又是鞭策。下一步,埇桥区土肥站将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持续推进 “减肥增效”,奋力拉升发展标杆。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作为土肥人的日常工作去做,贯穿到土匪工作的全过程。按照农业部和省农委的要求,完成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

把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与各种农业项目相结合,特别是要与埇桥区“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宣传与培训工作融入到各类农业培训项目中。

做好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技术层面工作,搞好试验示范研究,积累科学数据,建立系统的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技术指导意见”。

多部门参与联合,探索创新机制,做到农艺、农机、农企有机结合,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效率最大化。

孙海龙

新闻推荐

宿州城郊供电专项巡视助力光伏扶贫

本报讯日前,宿州城郊供电公司大店供电所客户经理王亚光巡查了位于五一村的光伏扶贫电站后,在巡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了配套设备的运行情况,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公司近期集中开展光伏扶贫电站专项...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化肥减量增效的“埇桥模式”)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