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加大对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乡接合部环境治理、公园广场建设投入,先后对市区22条主干道路、548条小街巷进行全面拓展延伸和升级改造,投资3.2亿元新改建市区休闲文化基础设施。
——组织开展“告别十大陋习”“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劝导”以及路段包保责任制、市容环境治理“百日会战”和“自揭家丑”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势发动、强力推进、强制规范、强行入轨。
集中“治脏”、彻底“治乱”、全面“治差”,让难点项目成为加分项目、让重点区域成为亮点区域。
塑形铸魂,传播好人“正能量”
——突出道德引领,凝聚道德力量,推动公民道德养成和文明素质提升
漫步宿城街头,你一定能够发现,自觉等红灯、垃圾不乱扔、乘车购票有序排队、公共场合用语文明……这些文明举动随处可见,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新常态”。
“时时讲文明,处处树新风”的理念在宿城广大市民心中深深扎根。“一个城市有精神的高度,有文明的热度,有一批热心的市民,才更有亲和力和凝聚力。”市文明办负责同志如是说。
岁末年初,正值客运高峰期。在寒风中的火车站广场上,一位头戴雷锋帽、手拿指路旗的耄耋老人格外显眼:每当有旅客出站,他便给问路人以热心的帮助。
“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请按秩序排队”……在站前广场,售票大厅,随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不是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历时十载,风雨无阻地免费为路人指路——他就是已近耄耋之年的印飞老人。
在宿州,有很多志愿者像印飞老人那样,在服务中帮助他人,在奉献中快乐自己。扶老助残、环境保护、抢险救灾、支医支教、社区建设……处处跃动着志愿者的身影。
小善大爱,点滴汇聚。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宿州市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健全,志愿服务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成立了市志愿服务总队和13个支队,各级各单位也相应地成立了服务大队、服务队和服务站。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志愿者近19万人。
“好人”是文明风气的引领者,也是宿州精神的践行者。宿州市注重把道德的血液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最美孕妇”彭伟平、“最美警察”王文成、“金牌工人”许启金、“吸烟哥”张超、“诚信妈妈”李雪英……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最美人物,被人们广为传颂,争相学习。
“宿州好人”从基层一线中走来,从群众身边评出。宿州市坚持把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的开展放在基层单位,把典型的推荐交到群众手上,确保典型经得起时间检验,紧跟时代节拍,在全市上下形成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争做道德模范的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人、安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人、中国好人24人、安徽好人76人、宿州道德模范及宿州好人587人。
“古道热肠”引发“雪球效应”,越来越多的宿州人把自己看作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传承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
落细落小,文明新风“驻心间”
——强化平台建设,丰富创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城市因你而美丽,你因城市而骄傲。”市民出行,不经意就能看到这句公益广告词。漫步在宿城的大街小巷,“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镶嵌在绿地、公园及街巷风景之内,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涵养文明成为城市的一种气质。
这些年,让宿州群众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已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全社会覆盖、全天候刊播、全领域推进的局面。
“陋习曝光台”“文明面对面”等特色栏目和节目,形成立体、全方位的社会舆论氛围;“好家规、好家训”征集活动,将家庭美德教育、科学家教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等,致力于打造“街头正能量”……
形式多样的创建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群众心中更加清晰具体,强化了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以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的社会大“气场”。
同时,宿州市善于运用博客、微博、QQ、网络论坛、微电影、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在平等互动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开展创建“文明上网”先进社区、“绿色网络、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等活动;发动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公益广告“微点评”。无处不在的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品大课扩视野,实用小课提素养。开办“宿州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亲临授课,几年来,已成功举办了政务礼仪、国学智慧、公民道德建设、法治建设、国防科技等主题的高端报告会近百场,成为干部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压、知识上解渴”的特色阵地。
“走进道德讲堂,感受到的是邻里间的和睦和亲情,体会到的是人世间的关怀和感动,更能领悟什么是真、善、美。”参加过道德讲堂的市民齐“点赞”。
用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目前,宿州市建立各类道德讲堂近1100个,通过唱歌曲、看短片、读经典、讲故事、送吉祥等形式,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德讲堂”,成为宿州市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文明,塑造城市之魂;创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文明创建不仅锻造了城市的筋与骨,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带来的是城市品质和市民素养的“双提升”。
借助创建的东风,沐着文明的朝阳,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借力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强劲之势,向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冲刺,续写着华彩、壮丽、美好“中国梦”之宿州篇章!
市文明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西外环路项目施工方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产值约1.1亿元,完成路基回填灰土约47万方,铺设圆管涵18道,架设三座小桥桩基88根,完成一座小桥下部结构4个台帽建设,整体工程正在快速有...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