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条幅上踊跃签名。
村民婚事简单办。
苗庵乡村民签订赡养父母协议现场。
积极启动全面推进
埇桥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及时下发《关于倡导全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通知》《关于印发宿州市埇桥区“移风易俗除陋习、文明乡风促脱贫”15个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进、全力落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各项工作。
3月5日在城东街道办事处津浦村举办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启动仪式,号召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要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敢于破除陈规陋习,坚决遏制农村地区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文明幸福的美好新家园。
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区文明委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系列活动,并发放《埇桥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50000余份,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打造文明乡风的新面貌。
移风易俗孝道扶贫
5月17日,埇桥区举行推行孝道新风、道德信贷授信暨“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孝老爱亲代表宣读了《宿州市埇桥区关于自觉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倡议书》;五户“孝老爱亲光荣户”家庭现场签订了赡养协议;宿州农商银行负责人介绍了道德信贷实施方案,并对10名荣获“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宿州好人”、“埇桥好人”称号的代表进行授信。目前,全区可享受道德授信的100余人。埇桥区道德信贷政策实施以来,“宿州好人”崔超、孙强、刘超已分别享受道德信贷20万元、10万元、5万元。
全区印发《埇桥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宿州市埇桥区关于自觉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倡议书》《“孝老爱亲光荣户”赡养协议书》20余万份。目前,已签订赡养协议书13000余份,营造了乡风文明、孝道扶贫的浓厚氛围。
文明乡风 永驻乡间
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共同设计、制作了一批文明乡风公益广告宣传展板,并发放到各乡镇、近郊街道的村部所在地及周边区域进行张贴,让它们扮演文明乡风建设宣传员的新角色,引领文明乡风进驻乡村百姓家。
该批宣传展板图文并茂、制作精美,扮靓了村容村貌;宣传内容涵盖了倡导孝老爱亲、文明科学、勤俭节约、爱护环境及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家规等诸多方面,生动活泼、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崇尚文明好乡风、孝道新风尚,深深地浸润了村民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
破除陋习久久为功
在区委、区政府的提倡号召下,各地各单位加强宣传,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鞭挞陋习、倡导新风,各乡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引导村民群众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划定合理标准,全区迅速形成了勤俭节约、婚丧简办的新风尚。
千古孝贤闵子骞的故里曹村镇闵祠村以孝文化推进移风易俗,以孝风带民风,以民风带家风,以家风促乡风。提倡婚事新办,彩礼不超2万元,婚宴不超10桌,迎亲车队不超4辆,提倡集体婚礼。同时提倡丧事简办,提出“丧事一碗菜”或不办酒席的倡议。还提倡喜事少办,生儿育女、升学入伍、生日庆典、乔迁新居等喜庆事宜不办宴席。
如今,在埇桥区各乡镇村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少办现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和效仿。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工作抓紧抓实、落细落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清风、文明乡风、和谐民风。
文/杨汉林图/本报记者董虎摄
新闻推荐
■屈海波在宿州市有这样一个年轻的公益组织——宿州阳光天使公益助学中心。该中心虽然注册成立只有三年,但在全市各级关工委的助力下,在很多爱心人士、志愿者支持下,做出了突出成绩。被省文明委授予...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