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是宿州市立医院首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她被宿州市卫计委选为第一届“宿州天使”培养对象,她就是宿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护士王新燕。
王新燕于2003年专科毕业后进入宿州市一家医院成为一名临床护士。工作中,她自觉知识匮乏,便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她如愿收到了新疆石河子大学录取通知书,三年后,研究生毕业,王新燕顺利考入宿州市立医院护理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不断成长。2016年6月,根据工作需要,王新燕转入神经内科三病区。在新的岗位上,她迅速适应角色转变,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赞扬,也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众所周知,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疾病的康复。作为一名临床护士,王新燕在精心护理好患者身体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患者心理上的护理。2016年初,市立医院成立心理小组,王新燕担任组长。她深知责任重大,多次对全院护理人员,特别是新进护士开展心理知识及技能培训,使医院年轻护士掌握了基本的心理护理内容,有效提高了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同时,她还参与了院内心理会诊12例,多次给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取得成效。
2016年4月,市立医院住院部骨科病区接诊了一位20多岁的高位截瘫患者,这位患者早在2004年遭遇车祸,一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其在遭遇车祸后心理上留下了创伤,脑海里经常闪现车祸时的场景,加之长期卧床,接触人群较少,导致性格较为孤僻,又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疾病。
王新燕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心理小组成员,对其开展会诊。王新燕带领医院心理小组团队,首先买来毛绒玩具送给患者,拉近与患者的关系。然后,拿来镜子和梳子,细心给他梳洗打扮。“看看,多帅的小伙……”听着王新燕的夸赞,再看着镜子里干净整洁、神采奕奕的自己,患者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心理小组团队成员你一句我一句便与他开心地聊开了。就这样,王新燕每天都会抽时间过去陪他聊天,帮助他慢慢树立信心,才几天功夫,这位从刚开始警觉性高,不喜欢与人交流的患者,变成了一个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活泼、开朗、阳光的大男孩。心理疾病的好转促进了患者身体疾病的康复。看到孩子的变化,患者母亲非常欣喜,还特意对王新燕表示感谢。
优秀的护理人员,首先就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王新燕平时苦练基本功,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2016年年底,科室住进一位八旬老人,由于老人年龄较大,皮肤严重松弛,加之血管较细,导致扎针难度增大。在科室同事为老人扎针失败后,王新燕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娴熟的护理技能一次扎针成功。为此,这位老人便记住了她,每次需要扎针都要找她。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新燕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坚持学习,钻研业务,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使自己的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她先后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重庆医学等核心期刊发表了《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研究》等9篇论文。其中,《生物反馈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获安徽省护理学会综合年会论文三等奖。她还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主持一项院级科研课题,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一项省级和一项院级科研项目。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王新燕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不断学习,努力工作,用爱心和娴熟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撑起一片健康的天空。
(文/图本报记者刘春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一段时间以来,埇桥区蕲县镇蕲县中心校对全镇教育扶贫再核查、再精准、再推进、再提高,组织中心校全体成员、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负责人发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农户精准推进教育扶贫。活动开展...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