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提出将宿州打造成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以来,在短短数年之间,宿州以龙头引领,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了资源集约配置、企业梯度集聚、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制鞋产业集群;强大的政策支持,科学的产业规划,创新的模式和平台,推动了传统制鞋产业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融合,并加快培育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着宿州的制鞋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昂首挺进“鞋业智造”时代。
“龙头”带动鞋服“归宿”
龙头带动,打造全产业链条。温州、广州、泉州“三州”鞋企纷纷入驻,齐力构筑中国鞋业“三州归宿”盛景,真正实现大中小企业并举、高中端产品兼备、上下游产业链并重的发展格局。
随着沿海地区受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资源紧缺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制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宿州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步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黄金机遇期,促进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也日益凸显。
2009年,全球鞋业巨头百丽慧眼识珠,率先落户宿州,开创沿海鞋企牵手宿州的先河。
纵观我国皮革与制鞋产业布局,在整个中原经济区,特别是安徽的制鞋产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这里又是皮革制品和鞋类制品的主要消费地区。以宿州为基地发展皮革-制鞋产业,可以辐射3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这里集聚着3亿人口的消费群体,市场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此外,宿州市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年劳务输出总量突破140万人,且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地区相比有30%-40%的明显优势。
一子落而先手定,先行者不乏后来者追随。此后,东艺、康奈、鸿星尔克等知名鞋企及鞋材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使鞋城产业链不断完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从2010年到2016年,园区皮鞋产量由210万双发展到3400万双,增长了16倍;年产值由3500万元增加至44.62亿元,增长了127倍;利税由1550万元增加至7.3亿元,增长了47倍。目前,鞋城整鞋企业由5家增加至26家,制鞋及鞋材规模以上企业由15家增加至38家,出口企业由1家增加至10家。成鞋的品类由百丽、康奈的皮鞋拓展到军鞋、休闲运动鞋、冷粘鞋、注塑鞋等;产业链由原先单一的整鞋、鞋材产业延伸到纺织、亚麻布生产、休闲服饰、制鞋机械制造、自动化鞋机制造、运动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如今的宿州鞋城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是安徽省为数不多的“中字头”特色产业园区,在中部制鞋产业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
产业集聚“鞋都”崛起
“足下世界”风云变幻,应对全球范围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宿州缘何成为诸多知名鞋企的“定海神针”?东鞋西移,宿州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扭住调转促工作牛鼻子,实现了鞋城经济的逆势上扬。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群、从配件加工到整鞋生产,宿州制鞋产业已经正式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鞋产业链条中,并逐步成长为推动中国制鞋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一极。
2017年以来,鞋城管委会坚持内建机制、外树形象,围绕精干高效的目标,结合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鞋城机关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形成以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的工作格局。搭建载体,畅通政企联系渠道,丰富鞋城网站,建立微信公众号,鞋城创建企业家交流群、招商平台两个微信群,宣传政策、交流信息、服务企业,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拉近政企距离。目前,鞋城企业家交流群共有135人、鞋城招商平台共有52人;建群以来,共梳理问题800多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210多个。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精神,建章立制,加强内部管理,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督察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五包六帮”制度、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等,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今年以来,百大二期、帝森鞋业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帝森鞋业、兵王鞋业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东艺鞋业、九成包装二期等15个技术改造项目。
在现代制鞋产业城的建设过程中,宿州始终紧盯温州、广州、泉州这三大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紧紧围绕制鞋产业集群上下游配套项目,坚持优先引进牵动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入驻,实现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企业、集聚一个产业的良好效应。确定重点招商区域,通过组建招商投资公司、成立四大招商分局,聘用专业招商人员,壮大招商队伍,紧紧围绕鞋服制造首位产业,开展“链式”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工作。紧盯在手线索、紧抓意向项目,以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创业园、鞋材交易市场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订招商方案,确保招商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今年以来,鞋城以招商宣传推介会、宣传会为平台,在广州、温州、泉州、成都、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台镇等地组织召开招商推介、座谈会10余场,扩大了鞋城推介效果。截至目前,鞋城四大招商分局先后拜访企业2145家,梳理招商线索816条,意向入驻企业225家;先后成功签约台湾圣堤迈斯体育器材公司、瑞安帝森鞋业、温州兵王鞋业等56个新项目,协议引资约4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2个,进出口贸易公司类项目14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亿元。
创新驱动“智造”升级
固步自封难寻进步,不断创新方能突破。为进一步整合金融、市场等资源要素,力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商业价值,鞋城管委会于2015年10月注资成立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园招商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项目招商、投资、建设及服务等工作。公司成立后迅速进入角色,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首先,充分发挥国资管理作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进一步推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价值链的高端集中、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延伸,实现国有资产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其次,充分发挥政策性的产业投资作用,更好为入园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策通道、产业扶持、融资支持,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再次,充分发挥种子资本作用,更好地利用股权、基金等市场化手段与其它机构进行合作,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培育和辅导创业企业成长,培育发展一批与园区核心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新项目、新企业。目前,公司已形成有效资产约1.3亿元,对外股权投资2500万元。
突出“造血”抓融资,推动金融创新。鞋城积极促进银企合作,不断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组织担保公司与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召开银企对接会,协助企业办理“创新贷”项目,共计办理35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资金紧张问题,先后向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提供7笔委托贷款支持,共计325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着力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协助企业申报市级节能、技术改造等各类项目专项基金及产业发展基金约3500万元;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由宿州市城投集团在鞋城成立子公司,协助鞋城开展基础设施融资、投资及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商业步行街及其配套工程项目、鞋城污水管网项目等工程建设,争取融资2亿元。此外,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品牌战略、拓展市场、节能降耗、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融资支持,扶持潜力企业扩投资、保增长、上水平。
以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鞋城努力实现调转促工作重大突破,以创新引领制鞋产业走入“智造”时代。为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宿州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制鞋骨干企业,与省内外有关大专院校和制鞋科研所联合,推动鞋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的建立。目前,百丽鞋业在宿州鞋城建设的研发中心已经投入运转;鞋企与宿州学院、宿州技师学院等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基地在紧密合作、高效运行中。
“结网”腾云,推动鞋服产业迈上“云端”。宿州鞋城还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优势,极力助推制鞋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传统产业均面临“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宿州正倾力打造云计算产业集群,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助推制鞋等传统产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高创新力和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宿州始终致力于以制鞋产业为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吸引国内外一流的优秀制鞋企业入驻,开发、打造国际知名的制鞋品牌,实现制鞋业集群化发展;以时尚设计为先导,努力提高制鞋产业的附加值,并以此为基础,促进鞋业创意设计产业的聚集,吸引国际制鞋业贸易合作伙伴。经过几年时间的规划与建设、调整与发展,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加、制造模式的成熟,宿州鞋城已逐步成为国内一流的集制鞋科研、设计、加工、商贸、展览、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制鞋产业城,不断赢得业界的瞩目和赞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埇桥区司法局顺应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新要求,结合实际,强化载体建设,全面打造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升级版”。校园基地再升级。在宿州市十一中300平方米法治宣传基地内,采用一厅多用的方...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