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司法局采取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未出列贫困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法律服务,为贫困村植入法治 “基因”,为扶贫注入法治“元素”。
明确目标找准“结合点”,主动服务助力扶贫。着力提升法律服务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质量和实效,以未出列贫困村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实现法律服务的功能集聚,植入法律“种子”,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满足贫困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提升贫困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脱贫攻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立足职能找准“发力点”,强化队伍提升质量。以贫困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为契机,将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向人民群众延伸,依托法律服务工作室这个阵地,找准贫困群众法律需求,主动服务、打造品牌,确保群众需要时靠得住、用得上,努力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窗口前移、力量下沉”。在队伍建设上,选优配强,贫困村从“两委”成员中确定一名干部担任法律服务工作室联络员,区司法局指派党员律师担任贫困村法律顾问,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工作人员进驻工作室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确保实效把握“关键点”,严格考核确保服务到位。目前,埇桥区司法局已经在全区12个未出列贫困村,每村配备一名党员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为确保法律服务工作室发挥实效,埇桥区司法局要求担任法律顾问的党员律师和法律援助中心指派进驻的工作人员,每月到村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并建立提供法律服务工作档案,区司法局、区扶贫局将对工作室工作人员,加大管理考核力度,对不能胜任的人员及时调换,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法律服务群众满意。本报记者 付雪芹
新闻推荐
“在家一个人看电视,哪有和大伙一起看电影到位。老朋友一起叙叙旧,还听银行的同志介绍金融知识,真得劲。”8月29日傍晚,在徽...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