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宿州新闻 > 正文

文化传真·非遗传承人制作唢呐一技传承度春秋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9-11 10:1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程兆 文/图

“唢呐,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唢呐,高亢嘹亮,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宿州市埇桥区唢呐演奏和制作有悠久的历史,当地73岁的姬新民是埇桥唢呐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

埇桥区的一所民房前有个不大的工作室,里面落满了姬新民多年制作唢呐留下的材料木屑,在这里,人们常看到姬老手持唢呐聚精会神地吹奏,一遍遍地调试音准。

姬新民的一生与唢呐紧紧的系在一起,他几十年如一日匠心制作唢呐。他13岁拜师学艺,后进入专业剧团工作,1979年开始专门从事唢呐笙笛制作。

从一块方木到一把精致的唢呐,要经过车外形、扩内膛、钻孔、打箍、打磨、调音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过程不仅需要精湛的木工技艺,还要懂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

唢呐是一种地域性极强的乐器。姬老说:“曾经有位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找上门,想单独定制唢呐。因为这位教授的吹法独一无二,所以我单独买了一台车床,把车刀也改了,终于做出了令他满意的唢呐。我只收了基本的材料费,因为创新超越了制作本身的价值。 ”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奔前头,不争名利,安享晚年,乐在其中。 ”姬新民说。凭着对唢呐技艺的热爱和耐心细致的钻研,姬新民被圈里人称作“唢呐制作王”。迄今,已有几十所音乐院校、歌舞团等使用和收藏了他制作的唢呐。受姬老的影响,他的子女也都从事着与传统曲艺相关的工作。

“人有黄金几百斗,咱为薄艺度春秋”,这是姬新民对自己的人生概括。

新闻推荐

以德立教,当好引路人——记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杰

记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杰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传真·非遗传承人制作唢呐一技传承度春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