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近年来,埇桥区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鼓励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设施果蔬、养殖等特色优势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2018年底,全区龙头企业总数达415家(省级13家、市级156家、区级24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4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84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到89家。联合体框架内的农业企业达到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66家,家庭农场达到589家,经营土地规模39.6万亩,联合体吸纳贫困户5600余户。
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是以淮河种业有限公司为核心,淮河农机、德杰农机等13个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何勇、朱超等27个家庭农场为基础,各类经营主体分工明确,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自2012年组建以来,依托淮河种业公司的带动,联合体成员逐年增加,农民合作社成员增加了8个,家庭农场成员增加了19个;规模逐步扩大,经营土地面积由当初的4740亩增加到1.6万亩,年产值由1100万元增加到420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共6500多户。2016年,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被评为安徽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与此同时,全区各级农业部门以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为目标,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呈现量效齐增良好势头。到2018年,蔬菜播种面积增至50万亩,产量突破150万吨。全区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0大类、40多个品种,逐步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全区蔬菜总产值25亿元,蔬菜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初步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供给有效、功能多样、优质高效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近年来,埇桥区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着力培育粮食、畜禽、林业、蔬菜等4大主导产业,2018年粮食、畜禽、林业三大产业产值均超百亿元。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38.9万亩,总产160.2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量150万吨,产值25亿元;畜禽水产产值120亿元;林业总产值178亿元,林业加工产值达154.5亿元。
按照“分类扶持,重点突破”的思路,埇桥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土地等资源,对农业园区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引导产业聚集和项目入园,建设了灰古、西二铺2个万亩核心区,30个乡镇千亩园,130个村百亩点,使各地农业发展有思路、有规划、有亮点、有看头,扶贫有载体。正在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展馆、皖北试验站、秦圩猪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达效,还有十多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产业园已被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民就业、脱贫攻坚”的平台。目前,园区内158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2265个贫困户。埇桥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9月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2018年5月被省农委、省财政厅列入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适度规模经营渐成气候,农业产业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埇桥区按照农业“接二连三”、农村“退二进三”、农民“进二进三”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二产、三产。2018年全区15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幅为14.36%。
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建立了埇桥区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三八街道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园区达到4家,总入驻企业达到145家。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建成100家农村淘宝店和“网上供销埇桥馆”,新建区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07个,打造29个电商扶贫驿站。全区现有电商企业685家,电商平台10个,线上电商企业28家,2018年全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7.6亿元,增幅25%,直接带动就业5000多人。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全区已发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星级农家乐3个,夹沟镇五柳、西二铺都市绿谷农业观光园、沈圩苗木花卉产业园、夹沟镇夏刘寨、符离清水湾等一批集水果采摘、休闲观光、垂钓、餐饮、登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已初具规模。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留住绿水青山
埇桥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留住绿水青山为己任,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近年来,埇桥区改变以前多年的高产攻关模式,从单纯追求增加产量攻关转变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从推广良种入手,重点减少生产投入品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引领新型农业主体规范化生产经营,减肥、减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据统计,全区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配方肥,减少化肥用量,2018年全区主要粮食作物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33.9万亩,实现了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覆盖。通过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减少了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了因肥料挥发、淋溶和随水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全区积极实施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减少农药用量。积极推广应用生态调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理化诱控技术,大力开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截至2018年底,全区专业化防治组织已达146家,推广利用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病虫害的防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据统计,2018年度农药使用量为1507.3吨,与上年(农药使用量1560.8吨)相比减少了3.4%,实现了农药使用零增长。
埇桥区还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作物秸秆可能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组织实施秸秆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完善秸秆收储运销体系,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产业化利用方式,培育壮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如今,放眼埇桥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一个个宜居生态村庄跃入眼帘,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项目落地生根……埇桥青山沃野的宏伟蓝图将越绘越精彩。本报记者 张化云
新闻推荐
考察团实地考察园区规划展示馆。本报讯日前,共青团马鞍山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马鑫率考察团来宿马园区考察交流。宿马园区...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