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市领导张曙光、史翔、孙勇等陪同下视察埇桥区淮河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秋”期间,副省长梁卫国在省政府副秘书长孙正东、省农委主任张华建的陪同下查看秋种现场,市领导张曙光、孙勇、李朝晖等陪同。
2014年,安徽省首次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观摩会在宿州成功举办。
农机监理人员组织军事化训练。
农机技术人员送教到田间地头。
无人驾驶遥控智能植保直升机投入使用。
植保机械减轻农民作业负担。
“三夏”期间,小麦联合收割机开展机收作业。
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十年寒暑话春秋。从200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回眸《促进法》实施的十年,是充满机遇的十年,是农机化事业腾飞的十年。
十年来,宿州市农机化事业高速发展,农机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机具结构不断优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道路丰富拓展,农机化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为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农机化发展环境优
自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后,国务院出台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安徽省也出台了《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宿州市相继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出台,为农业机械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
补贴新政给力猛
十年来,市农机局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热情。2004年,购机补贴政策在泗县试点,全年补贴资金12万元,2008年补贴资金首次突破1000万元,1416万元补贴资金惠及1018户农民,2012年全年补贴资金首破亿元,7141户农民通过补贴政策购置各类农机具13142台套,2014年全年补贴资金达17438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19482台套,惠及12901户农民。十年来,全市累计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8650万元,2015年宿州市首批资金即突破1.5亿元,在农机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全市农机化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促进法》颁布实施之初相比较,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利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机各项指标实现倍增。
2014年,全市农机总值达82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45.4亿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824万千瓦,较2004年增加了360万千瓦;联合收割机达20418台,是2005年的4.17倍;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达21.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6124台;2014年,宿州市农业机械总量达66万台件, 配套比1:2.41。
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快
结合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抓住“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时节,大力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玉米机械化收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推广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和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等先进农机具。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现场会、观摩会、演示会,推动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技术集成应用水平。通过节种、节肥、减灾、增产,每年为全市农业生产节本增效6亿元以上。
十年来,宿州市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机耕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97.3%和89%。机械化灌溉、机械化植保、机械化农业运输和农产品机械化加工能力均较2004年大幅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5%,比2004年增长了6.5个百分点,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提供了技术支撑。12个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总面积达到7300亩,各类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农机化技术得到集成应用。2014年,示范基地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6%,引领了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农机社会化服务广
十年来,宿州市坚持以扶持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为重点,引领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004年,全市农机服务中介组织127个,经营服务总收入17.43亿元;2012年7月宿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148家会员单位及个人承担了30%以上的机收任务和机播任务,服务农户20多万户;2014年,在工商部门完成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30多家,资产总值6.5亿多元,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33家,市级示范社4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宿州市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44.23亿元,比2004年增加26.8亿元,增长了1.5倍。服务涉及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多个领域,服务项目逐渐由产前、产中向产后延伸,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展。十年来,通过开展“三秋”、“三夏”农机服务,约105万在外务工的农民没有返乡,每人误工费及来往路费按1200元(600元×2季)计算,仅此一项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2.6亿元。
同时,宿州市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水平也日益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50个“平安农机”示范镇,235个“平安农机”示范村,5139个“平安农机”示范户,3个“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创建达标,农机“三率”水平由2004年的13.4%增长到2014年的64.17%,全市农机化事业呈现出一片和谐平稳安全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版文字:杨雪 张梦珂 图片:市农机部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连日来,泗县人口计生委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通过“四入户”扎实做好计生家庭奖特扶对象摸底核查,确保全县目标人群确认工作稳步实施。 &nbs...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