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春联,有渊源,有文化,是书法艺术与传统年俗的结晶。在老百姓心中,写春联、贴“福”字,是眼下最有特色的传统年味。当一副副墨香扑鼻、手工书写的大红春联在千家万户张贴起来时,节日的喜庆和过年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新春走基层,跟随记者一起去探寻手写春联里的浓浓年味。
在泗县东关桥头,有这么一个可爱的老头,手握毛笔、现场泼墨,埋头为路人送上手写春联。老人,名叫李胜先,今年已经60多岁,是一位闻名四里八乡的写春联高手。他的春联也陪伴左邻右舍度过了二十多个欢乐的春节。
每逢年关,他都会根据各家对新年的愿望、祈求,写下独一无二的春联,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和对下一年美好的愿景。
李胜先回忆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由于村里没有几个人的毛笔字能“拿得出手”,所以他写的春联成了“香饽饽”。李胜先说:“那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的都是手写的春联,村里人都不怎么富裕,干什么都要精打细算,所以,家家户户贴的都是些‘四季发财、八方进宝\’之类的传统对子。”后来,农村兴起了外出务工,村民们都能出去挣钱了,口袋里也越来越鼓了。李胜先写春联也不再拘泥于那些传统对子,一些发自肺腑的心里话,跳上了一张张红纸,变成了一副副朗朗上口的对联。
李胜先一边磨着墨,一边说道:“一会我给大家伙写一副对子,大家伙看看俺写得好不好,说的是不是那个理!”说话间,李胜先便在准备好的红纸上写上了“爱妻爱子爱家庭 不爱身体等于零 有钱有权有成功 没有健康一场空 横批:祝大家身体健康”的春联,围观的群众也随着李胜先的节奏和声读了起来,读完后,又都哈哈大笑起来,纷纷说道:“好!这个对子写得不孬!”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围观群众说:“现在咱们有钱了,但身体的毛病也多了。这春联写的正符合现在的生活。给俺了!老李,我去晾,晾干了,我就拿走。”由于李胜先的春联有新意,说的都是大伙儿的心里话,因此他的春联很受乡亲们的欢迎。
“以前,每到过年,我都忙得连饭也吃不上。一般还不等进腊月门,家里就经常有四邻八坊的乡亲带着纸让我给写春联。但随着社会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写春联变成印春联,内容千篇一律,满眼都是‘瑞雪兆丰年\’、‘财源滚滚来\’等,如同群发出来的短信一样,无味!”李胜先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我走出了家门,把家里写春联的案几搬到了马路上,给路人写春联,写出改革的喜悦,写出日子的甜美,把渐渐失去的年味再给写回来。”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蓝图绘就争一流奋力跨越铸辉煌——泗县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展望王鹏本报记者马远征
千帆竞发新征程,跨越崛起正当时。2015年是泗县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以法治县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泗县抓主抓重...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