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建立“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提升农业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外向度——
本报记者 何雪峰
今年,安徽省部分农区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小麦不完善粒偏多,出现“卖粮难”。然而,同样受灾的宿州农民却仍然卖上 “舒心粮”。原来,他们加入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敞开收购,供应精深加工项目。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创新举措,得到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整合产业链,分工协作,联动发展
7月9日,记者来到宿州埇桥区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 (皖神公司),只见厂门前运面粉的货车川流不息,数十个面粉加工点每天运来数百吨面粉。部分面粉被制成面条,供应全国苏果超市,更多面粉被深加工成谷朊粉等化工产品出口创汇。
近年来,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纷纷涉足面粉初级加工,造成结构性过剩,加入联合体后,它们借助龙头企业的粮食精深加工项目重获新生,在龙头企业的指导下,生产工艺也得到提升。
通过签订规范的生产服务合同,明确各方责、权、利,皖神公司与6个家庭农场、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成分工协作关系,成立皖神粮食产业联合体。皖神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承担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销售以及统一制定生产规划和生产标准等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家庭农场,起到纽带作用,依协议要求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家庭农场主要按龙头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向龙头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长期以来,农业与二、三产业存在脱节,农民和合作社从农产品深加工及服务环节获益偏少。虽然“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农民的产品拓宽了销路,但仅是松散型合作。而联合体以正式契约组建,合作更紧密,分工更明确,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更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促进了一二三产联动,形成 “拳头效应”。 2014年,皖神公司进出口总额达6772万美元,比2013年增长2700万美元,目前正筹备主板上市;联合体内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亩均增收约230元。
如今,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已从2012年的16家试点发展到约140家,涉及农业企业14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47个、家庭农场1480多个和众多专业种养大户,覆盖了粮食生产、畜牧养殖等各类农业产业,规模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14年产值达到88.2亿元。
整合要素链,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最近,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的龙头企业——淮河种业公司为联合体内的4个家庭农场担保贷款800万元,解决了融资难,而家庭农场用流转土地经营权及待收获的粮食向淮河种业提供反担保,化解了企业的担保风险。此外,淮河种业公司在给家庭农场、合作社提供种肥等生产资料过程中,先垫付资金,日后在收购农产品时扣除,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联合体运行之初,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的联合只停留在产销衔接、合同供货的单一层面,缺少资金、资产、品牌、技术、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方面的合作,难以形成合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三大经营主体通过生产要素相互融合,更好地实现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
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中的担保与反担保方式形成了资金融合;泗县富民农业产业联合体中,家庭农场带机加入农机合作社,形成了资产融合;萧县葡萄产业联合体中,龙头企业通过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生产的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后,统一使用企业的绿色食品葡萄品牌,大批优质葡萄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形成了品牌融合;天益青种业公司为家庭农场提供粮食晾晒场及仓储服务,解决了家庭农场大规模生产粮食无法晾晒储藏问题,形成了生产资料融合;多数联合体的龙头企业负责提供核心技术,并通过合作社将种养技术落实到家庭农场,形成了技术融合。生产要素的融合,大大提升了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
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基础上,今年,宿州市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从贷款贴息、设施生产、农机装备、品牌推广、项目支持、金融服务、用地指标等方面对联合体给予扶持。
整合利益链,互惠互利,多方共赢
“联合体生产、经营、销售一体化,使三大农业经营主体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宿州市农委有关人士说。
在联合体中,龙头企业通过直接与家庭农场联系,有了稳定的生产基地,确保了原料供给,降低了成本;龙头企业指导和监督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了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求;通过规模采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家庭农场,还获取了差额利润。
生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协助龙头企业落实生产技术服务中获得一定服务费,在帮助龙头企业统一组织生产资料供应及产品回收中又能获得相应提成;服务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稳定的服务面积和集中连片的服务环境,使效益得到保障。
家庭农场在联合体中得以快速壮大。龙头企业批量采购确保了农资价廉质优,合作社全程新设备、新技术服务,提高了家庭农场土地产出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农产品,解决了家庭农场产品销售问题。2014年,加入宿州市联合体的家庭农场每亩平均可节本增效480多元,加入联合体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周边10%以上。
去年以来,宿州市部分联合体开始迈入 “互联网+联合体”“循环经济+联合体”的升级版。前几年,砀山的黄桃罐头每箱卖不到40元,且常常滞销,今年,该县的水果类联合体统一品牌,网上销售,同样的一箱卖出100多元。在皖神粮食产业联合体,记者看到一套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分工合作为皖神公司生产小麦和面粉,皖神公司从面粉中提取谷朊粉、优质淀粉,产生的残液还可年产8万吨乙醇;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厌氧发酵可日产沼气24万方,年发电6000万度,基本满足全厂用电需求;产生的沼液经耗氧处理,年产有机肥7万吨,用于联合体内的农作物绿色增产。 “联合体生产、加工、治污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下一环节的可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宿州市农委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今年,为深入推进民生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加快已验收项目的报账进度,提高项目资金拨付率,泗县综改办制发了《泗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报账资料审核一次性告知书》制度。《告知书》坚持...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