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婉婉
随着暑假的到来,合肥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们整装待发,他们在学校“青马工程”的激励和指引下,将利用暑期走进基层,运用所学知识为百姓服务。
“青马工程”是合肥学院师生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昵称。 2008年,该项工程在合肥学院启动。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青马工程”逐步发展成为合肥学院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项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马”学员。一批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在志愿服务中锤炼成长,成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最美”担当。
陡张村是宿州泗县的一个偏远自然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因此村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2016年年底,合肥学院118个班级和公益社团为这146名留守儿童创建了“陡张村爱心帮扶”QQ群。如今,这个爱心帮扶群里常年活跃用户达300多人,爱心包裹、爱心书信、爱心电话串联起365天不断线的 “筑梦陡张、爱心助学”结对帮扶活动。经过3年的培养,每年一到暑假,陡张村的孩子们就盼望着“大哥哥、大姐姐”的到来。 “去年7月,我和同学们刚到村里,就被热情的家长和孩子们围住了。短短几十分钟,我们支教组就收下了236名学生。”合肥学院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者刘丽难忘去年的经历,今年将再赴陡张村进行助学活动。她告诉记者,去年暑假支教活动结束后,一个孩子冲到她面前,往她手中塞了一张小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姐姐你如果有空一定要给我回信哦,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像姐姐一样的人。”刘丽说,信的内容让她感触很深,她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传承这份志愿者精神。
田锦曾经是合肥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4年前面临毕业选择时,她毅然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加入到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之中,远赴青海的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学校‘青马工程\’为我种下了为基层、为百姓服务的火种。志愿服务生活也许会有句号,但‘青马工程\’对我生命的影响却不会终止,这将是我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田锦说。她告诉记者,专业学习影响着她的择业领域,但“青马培养”却决定了她要去哪儿工作,要为谁工作。她在一年服务期满后向团区委提交了延长服务的申请,又将服务期延长一年。
不只是学生受益,青年教师也在“青马工程”指引下,找准了人生奋斗的方向。该院管理系辅导员姚璇,也是合肥“至爱阳光”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大学生服务团的指导老师。 13年前,合肥学院的志愿者们开始坚持每周一次来到该中心,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这些大学生哥哥姐姐们,想方设法举办了“阳光义卖”“模拟超市”“手工艺品制作”“儿童画展”“孤独症晚会”等活动,让这群沉默的“星星的孩子”露出难得的欢颜。 13年的坚持让爱不断汇聚,从最初的“大手拉小手”发展到现在“2+1”爱心工作模式,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帮扶、陪同百余名自闭症儿童。“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我见证了这场13年的爱心相伴。”姚璇说,“在志愿服务中,我们感动着他人,同时也快乐着自己;在奉献中温暖着他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
新闻推荐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它在美丽的夏季,更在于现代端午节承载着浓浓的情韵,让...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