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萧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201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县。项目实施六年来,在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上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837.5万亩,其中小麦475万亩次、夏玉米330万亩、大豆10万亩、棉花22.5万亩,面积覆盖全县23各乡镇257个行政村。
项目实施成效
1、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5年以来,在全县主要作物上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27.5万亩,节省化肥投入964.4万元,增产粮食25560.5万公斤、棉花276.1万公斤,平均亩节本增效57.2元。 2、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施肥习惯。一是改变了过去重化肥、轻有机肥的习惯,增加了有机肥的用量,秸秆还田面积逐步扩大,玉米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率达90%以上。二是改变了过去以施用单质化肥为主的习惯,复混肥、配方肥的施用量大幅度增加,示范区配方肥入户率达100%。三是改变了重视氮、磷肥,轻视钾肥的习惯,施肥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四改变了重视基肥,轻视追肥的施肥习惯。五是改变了过去不施微肥的习惯,针对性的施用微肥。 3、减少了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经测算,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4.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了养分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组织管理到位。县政府成立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领导组,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充实队伍,技术支撑到位。县农技推广中心充实了土肥技术队伍,完善三级技术推广网络,择优聘用了65名技术指导员;县农委成立专家组,加强与技术依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合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搞好培训,关键技术指导到位。县农技推广中心每年均举办由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参加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技术指导员划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了形式多样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10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20户,每户每月1张明白纸。 4、强化示范,典型辐射到位。积极探索建立整村、整乡等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建立6个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树立标牌,以点带面,并适时组织现场观摩,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5、项目捆绑,资源利用到位。将测土配方施肥与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结合起来,实行捆绑同步实施,集中了全县优秀技术人员,多层面服务于农民,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有效对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率与到位率。 6、抓大户,针对性服务到位。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农技人员,深入100个种粮大户、650个科技示范户和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组织,为他们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免费为他们化验,做到指导到户、技术到田、培训到人,为种粮大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服务。 7、研发配方,配肥供肥到位。组织有关专家,研制了小麦施肥配方和区域大配方;建立施肥配方信息发布制度,在秋种备肥用肥高峰期前,通过公示栏、展示牌等形式,发布施肥指导方案和区域配方,引导农民按方购肥、按方施肥;县农委认定五家大中型肥料生产企业作为配方肥生产企业,积极协助供肥企业在全县23各乡镇分别设立配方肥供应服务体系。
为探索建立配方肥推广应激励机制,促进配方肥到田,2009年以来,县农技推广中心会同安徽中元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送配方肥到田活动,整合项目资金,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种粮大户进行配方肥补贴和统一配送,共配送配方肥6000吨,补贴资金240万元。通过配方肥补贴、定点配送和送配方肥到田活动,扩大了影响,提高了配方肥的应用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安徽省艺术类高考1月16日开考,全省两万多名考生来到省艺术学院考点,参加持续20余天的考试。而在考场外,由众多宾馆展开的“考生住宿争夺战”却早已开始,与考点相隔几公里的宾馆也参与其中。在...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