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5日上午,听说县里的农技专家要来讲授小麦田间管理知识,方圆几个村子的村民顶着寒风争先恐后地赶往萧县杜楼镇唐庙村东的优质小麦基地里。8点多钟,10多名农技人员带的1000多份《田间管理技术指南》和麦苗化控药品就让村民抢了个干净。该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刘光荣等农技人员现场向农民讲解小麦的麦苗化控、苗期病防治、施肥管理等知识,本村及邻村的几百名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农民提问,专家解答,现场互动更让农民来了精神,村民李德虎告诉笔者:“像这样的技术讲座俺们听得懂,用得上,用专家讲的知识指导种田,今年的庄稼一定能够获得好收成。”
萧县是个农业大县,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意识,解决农民依靠科技增收难题,萧县把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施“科技为民增收1号工程”。该县加大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在全县农业技术部门优选出100多名技术专家,每人结对联系一个村,建立科技服务联系点制度,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会议、问卷等形式,了解农民对依靠科技增收的所思、所盼、所疑、所惑,并且有针对性的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帮扶力度。农技专家结合地情、田情、民情、村情,编印了小麦管理、配方施肥、果树修剪管理、豌豆播种、大棚西瓜栽培等20多种设施作物的科技管理指南,分发到农民手中,并且以技术培训方式,让农民看得明、用得上。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该县在每次培训之前,还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卡”的形式,为培训的村、参训农民、种植作物、田块等建立档案,向农民通报培训的内容、授课老师、联系电话等,便于农民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有疑问的技术问题。培训除集中讲课之外,他们还根据需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农民和专家的双向交流互动,现场解决作物在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培训学习的实效。据了解,仅春节以来,全县已经集中开展进村入户的各类培训活动50多场次,直接和间接培训新型农民10万多人。
(杨文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萧县创新扶贫包扶工作机制,建立“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包扶机制,着力提...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