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喜欢平坦宽阔的道路,没有人不喜欢“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习惯了快节奏的你我对此自然不以为意。可就在2013年12月之前,这样的道路和速度对萧县永堌镇的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个奢望。
永堌镇通往萧县算得上是“柏油路”的像样公路仅此一条,老百姓不知道这条路的正式名字,都习惯称呼它为“大高头”。大年初二,当走在这条宽阔的“柏油路”上时,记者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闲庭信步”,开着摩托车、三轮车走亲访友的“过客们”有说有笑,悠然自得,笑容在寒风中绽放,朴实而亲切。
“这条路现在确实好了,以前是个什么样子的,我说了你都很难想象”,去走亲戚的王元亮大爷感慨地说。那么,王大爷口中这条很难想象的路以前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说来都十来年了,以前上学的时候,骑自行车从这条路过,大坑里面套小坑,小坑旁边还有洞”。今年27岁,以前在永堌镇上初中的孙贺,对“大高头”原来的样子记忆深刻,原来“大高头”经过几个矿井,载重运输车辆将道路折腾得坑坑洼洼,“沟壑纵横”,年久失修,这条永堌镇通往外界的“生命线”就这样成了老百姓“谈之色变”的“曲折线”。
“以前这地方经常出事,不是车撞人就是车撞车,还有车掉到两旁的沟地里”,家住“大高头”东的谢长喜大爷是最恨这条路的。谢大爷家北面两三百米处原来有一个近乎90度的弯,以前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车祸,就连谢大爷自己也栽倒进旁边沟地里过。现在弯取直了,谢大爷说他心中有说不完的感谢。而谢大爷家旁边大弯路的改变仅仅是“大高头”许多显著变化的其中之一。
据萧县交通局局长李祥龙介绍,老百姓口中所谓的“大高头”其实就是永堌镇通往徐州马庄矿的“永马公路”。2013年由萧县县政府出资实施扩建翻新,新路在老路的基础上加宽提标,道路宽度增加的同时修建质量也得以提升,原来的“坑洼路”焕然一新变成了平直宽阔的沥青路。增添外围绿化空地和护坡墙,提高道路美化程度和载重上限。原有直弯一律降低弯度或取直,提高道路安全性。
“以前我去县城进货都是走小路,小路虽然很窄,很远,但是不坑坑洼洼,要是走‘大高头\’还不得颠簸散架”。家住“永马公路”东疃里村的李玉华大娘在村口开了家小商店,回想起以前的“颠簸岁月”,李大娘颇为无奈。而现在李大娘去县城进货都是走新修好的“大高头”,开着她的电动三轮车,那股子高兴劲儿自不用说。
见习记者 余明明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萧县在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中采取集中指导、分片包干、科学田管等措施,全力指导农民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