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与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做到步调一致、政策统一;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新型关系,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机集成和有效组合,使全县科技实力和水平逐步提升,较好地引领和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重塑创新主体
近年来,萧县始终坚持政府导向、政策扶持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开展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工作,创新成果不断增多。
落实完善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把科技工作纳入全县工作全局,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近年来先后出台了《萧县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萧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萧县专利申请资助办法》、《萧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萧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考核办法》等科技政策文件。二是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对企业上门指导、媒体典型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上级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科技资助奖励政策等,提高企业开展创新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近年来共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改造项目139个,申报各类国家政策扶持资金796万元,帮助企业融资35.98亿元。2013年,全县重点推进技术改造项目30个,总投资42.66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20个,完成投资12.69亿元。新锦丰集团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开创了萧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先河。四是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鉴定工作,推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相关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20个。201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通过复审1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7个,位居全市前茅。
以项目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的组织申报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国家中小型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省星火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科技计划项目1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8个,为企业争取资金720万元。特别是2013年成功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萧县葡萄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争取到国家、省专项资金195万元。
产学研合作步伐加快。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转型升级,萧县先后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就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全县许多规模以上企业都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转化新成果、研究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产学研会议,引导企业针对生产一线的技术需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确定科研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近年来共参加省内产学研对接会议6次,征集技术难题68个,签订技术合作协议31项,有力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煤炭、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扶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高水平、常态化的合作。重点发展了机械制造产业、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轻化工产业等,其中萧县佳诚造纸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台套系列大型皮糠纸(特种纸)生产设备项目、安徽虹光企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防静电碳纤维高强瓦楞原纸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攻关项目等新能源、节能环保项目已成为全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亮点。
萧县在全市较早出台了《萧县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和科技奖励等政策文件。设立了专利资助专项资金和科技进步奖励专项资金。对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20万元,省级奖励10万元,市级奖励3万元;对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省级的奖励5万元;对新引进院校攻坚的创新研发机构的给予5万元奖励。另外,对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成果转化并产业化生产,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的,按照技术交易额的20%进行资助。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攻关项目,给与30-100万元的资金补贴。已连续两年召开了全县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创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萧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也不断推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企业与30余所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和较为全面的技术研发体系,吸引中高级技术人才180多人,20余家重点企业都拥有自己固定的研发团队,12家企业设立独立研发中心,其中皖王集团、锦丰集团、华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和佳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4家企业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皖王集团被列入省百企示范企业,新锦丰集团、安徽新陇海药业公司被列入省“千企培育行动”企业。安徽黄淮兽药公司等6家企业列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有6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型企业备案。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民办科研机构发展迅速,目前已有7家,涉及辣椒制种、中药研究、特种动植物养殖加工等领域,居全市之首。二是园区建设得到加强,集聚效应显现。萧县已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特色工业园区、4个市级试点的新型乡村工业园区、5个农民返乡创业园,共16个工业园区。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产生了很好的集聚效应,吸纳支撑了许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型企业。三是科技创新团队得到加强。萧县有萧县农技推广中心和新锦丰集团两个市创新团队,其中萧县农技推广中心拥有宿州市唯一一个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四是乡镇创新工作蓬勃开展。其中黄口镇被列为安徽省科技创新试点乡镇,荣获省科技厅10万元扶持资金。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农技人员作用,及时向基层和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创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12个,新增家庭农场113家。加强科技专家大院建设,促进技术辐射带动,该县已有省、市级专家大院2个。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已从科技、农技、畜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选聘两批22名科技特派员,派往专业组织、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和有一定优势农业产业的乡镇。
萧县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挖掘企业潜力,新上一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加快系列产品开发,经过科技人员努力,全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已有4家企业承担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已有科技成果16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去年萧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淮北旱作麦区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萧县梅山森林公园“石质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及经济开发应用研究”等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萧县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地方标准》、《萧县韭黄标准化栽培地方标准》、《萧县鲜豌豆标准栽培地方标准》等6项生产技术被审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萧县金鸽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申报省质量奖;萧县东方玻璃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卓越绩效奖。安徽皖王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培育“岱河”“龙马”为省著名商标。
全民科技意识得到强化。每年科技局都举办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支农周活动等大型科普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科技下乡活动。每年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发放科普图书4000余册,印发有针对性的科技资料50000份,设立咨询服务台接受群众咨询9000多人次,举办各类科技讲座400余场,听讲人数近40000人(次),全县受教育人数达8万余人次,较好地推进知识下乡、科技入户,营造了浓厚科技创新氛围。
实施人才兴县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和人才工作协调会议议事制度,在全市率先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并列入财政预算。研究制定了《萧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修改完善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急需人才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时出台了《萧县农村实用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规定》、《萧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管理暂行规定》、《萧县“115”产业创新团队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形成科学规范的县域人才政策体系。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抓好人才引进,一方面做好体制内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招聘等工作,同时又充分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引才模式,加大各类人才的引进力度。近年来全县民营企业共引进高管、研发人才60多名,柔性引进教授、博士等100余名。特别是萧县华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相继以年薪百万、50万元聘请国内外人才负责产品研发和销售,同时柔性引进6名教授、博士。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提高人才能力和素质。仅2013年有针对性组织党政人才、民营企业家、大学生村官及青年创业人才等各类培训达600余人。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实施了具有萧县特色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工程:“田园普及计划”、“狮虎计划”和“奖励计划”。
积极培育典型,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根据《萧县农村实用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和《萧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要求,近期萧县首次评选20位“萧县农村实用技术拔尖人才”和10个“萧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此项工作正在复核和公示阶段)。另外还通过建立各类人才库、编印出版《萧籍旅外工作人员通讯录》等各种形式,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发展永无止境。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不是一次博弈就能一劳永逸的。市场竞争中永远都需要不断反复的再博弈。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地奋斗才能再次从奋斗中谋求更高更远的发展。萧县科技创新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一批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有志之士永不懈怠地努力,前方等待我们的,必将是再次的成功与跨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年来,萧县财政局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 ...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