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萧县积极建强“三支力量”、搭建“四大平台”、完善“三项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更好地服务美好乡村发展,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让党的群众路线“落地生根”。
建强“三支力量”,着力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一是加强协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协会党组织发展一个产业,加强党员管理、会员教育,带动会员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建立合作经济组织393个,建立130个党组织,管理党员近1100多名。二是加强党代表服务型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了参政议政岗、基层联系岗、民情反馈岗等8个岗位,党代表根据服务中心工作、岗位职责相宜、岗责区域对应三项原则择岗,开展了建一个联系点、介绍一条富民信息、专题研究一次党建活动。三是加强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三有两评”为抓手,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395个企业党组织制定了年度服务计划书,1581名党员做出服务承诺,承诺事项2125件,建立志愿者服务队395个,覆盖企业615家。
搭建“四大平台”,着力组建网络化服务体系。一是强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积极投资建设省项目村和县项目村活动场所,从县管党费中拿出资金为省项目村配备办公桌凳;完善管用制度,“五位一体”功能发挥较好;实施“精品社区”建设工程,统筹建设社区活动场所。二是全力抓好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建设。全力抓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络建设,各乡镇设立了1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村村建立了代理室。三是切实加强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建成符合“六有”标准的党代表工作室36个,加强驻室党代表、驻室联络员、志愿者服务队等3支队伍建设,落实调研、接待、走访等6项任务,组织开展省、市、县、乡四级党代表主题视察活动。四是全面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阵地。390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县开发区投资32万元建成330平方党群活动服务中心,2个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党员活动中心面积均达200平方米以上。
完善“三项制度”,着力健全规范化服务机制。一是“三个考核”制度推进结对共建。建立“三个考核”制度,即: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纳入县、乡、村班子考核、纳入县、乡、村一把手履责考核、纳入县、乡、村党建工作考核,将结对共建活动向纵深推进,2013年,共解决村发展资金950万元、引入项目158个、帮建中心村64个,2200名城乡党员“结对子”,举办“双进”活动156次,表彰了10个先进单位。二是全程代理制度让村民办事不出村。积极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召开现场会和工作推进会,健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运行机制,规范服务流程,印制服务指南,开展集中服务,目前,全县已基本上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三是联系点制度零距离解决群众困难。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以科级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每位领导干部至少要建立5个不同类型的联系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蹲点调研,走进群众家里、田间地头、学校医院,访企业、看项目,拜群众为师,用真诚真心换来群众的真情真话;1900多名乡村干部开展“访民情、解民忧、惠民生”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8506户,召开座谈会305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10000多条。
(侯显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萧县新农合大病保险赔付工作正式启动,使参合农民大病患者又多了一重健康保障。萧县从年初开始与人民财险萧县支公司合作...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