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萧县新闻 > 正文

守护梦想给留守儿童一个家——萧县梅村初级中学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

来源:拂晓报 2014-08-25 18:36   https://www.yybnet.net/

梅村初级中学是萧县龙城镇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十年如一日,精心呵护留守儿童,为孩子撑起遮风挡雨的一片天,使孩子们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十年无一个留守儿童辍学、犯罪,受到国家和省、市关工委的表彰。

关心,从知心开始

“关心留守儿童要付出爱心,更要知心交心。” 校长傅孝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2008年开始,该校就设立了“知心妈妈”信箱,架起了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几年来收到孩子们写的信件多达1200多封。同时,学校实行了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教职工们“爸爸妈妈”的形象得到了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的喜爱和信任。他们倾听孩子心声,把握孩子心理,帮助孩子实现愿望。

留守儿童王东方家在酒店乡,父母在西安做生意,他和妹妹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子住,自己上学还要照顾在梅村上小学的妹妹,压力很大。他把自己的困难写信给“知心妈妈”信箱,班主任老师孟辉看到后,主动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来到王东方租住的房子,与他谈心,了解孩子的心思,并帮助王东方照顾妹妹的学习与生活。孟辉老师成了“知心爸爸”,师生二人无话不谈。孟辉老师关心王东方帮助在关键处,点子上,使王东方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省示范高中--萧县中学。

关爱,从实事做起

傅孝艳认为,关爱留守儿童已成社会共识,然而关爱必须克服说得多做得少、形式多内容少、节日多平常少的“三多三少”现象,从实事做起。多年来,梅村初中坚持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办真事,切实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亲情缺失等困惑。该校在校留守儿童243人,其中51%的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长期缺乏情感交流,孩子与父母产生了陌生感,为此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了“亲情电话”、“书信网站”,组建了阅读、绘画、手工、乒乓球等活动组织,每天组织孩子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一封信、通一次话,增加与父母的感情交流。

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组织儿童为父母制作纪念卡片,并进行比赛,一张张精美卡片融进了孩子们对亲人的爱和牵挂。在学校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中坚持开展了与留守儿童的“牵手”、“聊天”活动,每逢双休日,带着他们牵手逛校园,游公园,满足孩子们渴望与父母牵牵手、聊聊天的心愿。每月28号,学校集体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其乐融融,亲如一家,这个活动学校已坚持了10年。

育人,从情感入手

傅孝艳说,留守儿童教育应当以学校为主阵地,集中各方有效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模式,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在校留守儿童基本上表现为三类,一是优秀,自强不息;二是内向,不爱交流;三是攻击性强,性格出现缺陷。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对这三类儿童的教育,必须因人施教,以情感人,以爱育人,使教育各具特色。

张海洋家住帽山农村,自幼失去父亲,母亲改嫁,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他,生活十分窘迫,自卑感强,不和别人交流。孙影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明白张海洋缺的不仅仅是钱,更缺的是父母之爱,于是她主动承担了做母亲的责任,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给他穿,带他到医院查病治病,还帮助给他联系上其亲生母亲,使他有了母爱,很快张海洋精神振奋,成为全校“三好学生”。亲情教育形成了梅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的一大特色。

就这样,梅村初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全校教职工默默奉献着情和爱,用真情守护着孩子的梦想。

张浩  本报记者 付雪芹

新闻推荐

萧县广开言路评“两风”

本报讯  8月中旬以来,旨在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社会各界开门评议“两风”活动正在萧县扎实深入开展。具有广泛代表性的40名政风行风评议员深入到86...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守护梦想给留守儿童一个家——萧县梅村初级中学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