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这一最古老的产业既传承着亿万农民安身立命的生计,又面临转型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时代选择。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宿州,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让传统农业“枯树逢春换新芽”成为了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
自宿州市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体创新为核心,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的建设思路,以“主体”和“载体”的双突破为切入点,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
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71元,增幅居全省第2位,连续迈上三个千元台阶。今年以来,宿州市实现了小麦产量的“十一连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增收多元、增长加快的良好态势。
农业产值稳居全省前三
今年宿州市又获得夏粮大丰收,预计小麦单产超千斤,总产60亿斤以上,实现了小麦产量的“十一连增”;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814.6公斤,创下了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也是安徽小麦单产首次突破800公斤大关。瓜菜播种185万亩,其中,温室棚菜68.76万亩,总产达到450万吨,蔬菜产业综合评定全省第三名。
畜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93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3.8%,畜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畜禽生产实现“七连增”,肉蛋总产居全省前三(其中禽蛋总产为全省第一)。全市林地面积达到418.7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1.9%。林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农业产业化并列全省第一
宿州市围绕转型倍增"181"计划,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达到47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6家),加工产值实现644.7亿元,建立各类原料基地700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95万户,农业产业化综合排名全省并列第一名。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品牌达到221个,“皖王”牌面粉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翡翠”牌砀山酥梨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东鼎”牌、“迎客松”牌挂面,“刘老二”牌烧鸡,“荷金来”牌冷冻牛肉获得安徽名牌称号。砀山国家级水果加工区规模企业达到40个,萧县圣泉省级粮食产业化示范区规模企业达到4个,2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区产值达到113亿元,14个市级示范区产值达到236亿元,落户企业503个。
今年1-5月份,32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营销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14%;(下转第3版)
新闻推荐
“身正邀明月,清廉庆佳节”,这是9月1日,萧县供电干部员工收到的清廉过节温馨短信。中秋节前夕,萧县供电精心制作数条廉政短信,多次向干部员工发送,提醒他们自律、自醒、自...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