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临近开学,侯士云还担心村民会不会接受这样一所新学校。他和老师们都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开学的这一天,但是开学当天的生源情况证明了他们的担心稍显多余。“侯老师教书的名气,村里人谁不知道,孩子交给他,家长们放心。”村民的言语中透露着对侯士云教书的信任与肯定。这种信任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私奉献,即使在病魔来临时亦是如此。
2006年3月的一天,还在王台子小学教书的侯士云像往常一样给五年级学生上课。细心的学生发现侯士云竟然满头大汗,脸上隐约出现一丝痛苦的表情。于是,学生们便执意让侯士云休息一会再上课。没想到刚回办公室几分钟,他又出现在教室内,把整堂课上完。同事们听说后,便经常劝说侯士云去医院检查一下,把病情弄清楚、治好了再来学校继续上课。倔强的侯士云没有听从劝告,依然坚持带病上课。直到有一天,胃疼得实在厉害,他才在家人和村干部的劝说下到医院检查。
“胃癌,必须尽快住院手术!”医生一脸严肃地告诉侯士云。得知病情,侯士云先是脑袋一片空白,随即便告诉医生,相信自己的病一定能够治好,因为学校的孩子和家人都在等待着他。经过几番斟酌,侯士云听从了家人和医生的意见,住院治疗,前提是时间不能太久。20多天后,胃被切除三分之二的侯士云,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家,准备回到工作岗位。上级领导看到他身体还没痊愈,没有允许他返校,要求他必须养好身体再工作。侯士云带病上课的事迹逐渐在村里传开。村民们对这位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好老师、好校长充满了尊敬。
2009年,在萧县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侯楼小学迎来了又一次的发展机遇。新教室、新办公室的拔地而起,为这所倾注了年近六旬老人心血的学校带来了新活力。2013年,位于侯楼小学校园内的幼儿园也顺利建成,从此,这里又多出了80多名儿童的笑声,村里的孩子不出村便能接受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如今,环顾侯楼小学,鲜艳的五星红旗,洁白的教室墙壁,充满童趣的幼儿园,这些元素无不昭示着这所学校正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为这个僻静的村庄增添一份生机和活力。
看到眼前的一切,稍显瘦削的侯士云时常露出幸福的笑容。明年他就要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可是40年教书育人的情怀早已深入他的骨髓。像从前一样,侯士云还是喜欢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如端详自己的孩子一般,看遍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他说,退休后,还是想留在学校里,看护校园、守护学生。 本报记者 侯磊
新闻推荐
前几日,在和几个很久没联系的友人聊天,谈到各自所在的城市和工作时,着实让笔者惊讶了一番。远在大连的说:“宿州?当然知道,千年古城,始从唐朝。”另一个在郑州的说:“《拂晓报》...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