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微企业普遍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加之近年来受国内经济下行、国际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融资环境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更好地反哺实体经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与银行“贷款难”的“悖论”,萧县农商行积极创新求变,努力在实践中摸索出既能使小微企业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又能有效防控风险的新模式,与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共同成长。
改制后的萧县农商银行扎根本土,始终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县域、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小额、零售、分散”为主的发展方式,由“被动性”支农向“主动性”支农转变,实现“做优、做精、做专”的发展目标。
全行树立“大农业”理念,发挥好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做成服务“三农”特色银行、品牌银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做到不脱农、多惠农。
目前,萧县农商银行各项存款金额61亿元,比年初增加10亿元;各项贷款金额32亿元,比年初增加4亿元;同时不断增强特色金融服务,电子银行业务取得长足发展。目前,银行卡存量共计88万余张,银行卡存款金额合计9亿元;手机银行存量客户5.5万户,短信签约数20万户;今年以来吸纳社区e银行入驻商户207家,成功打造本地电子商圈,推动了县金融生活电子化、移动化、便捷化。
“专属产品”满足多元需求
11月11日,萧县农商银行与国元农业保险萧县支公司在县劳动局三楼会议室共同举办 “助农宝”贷款保证保险暨银保合作启动会。
“助农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是萧县农商银行结合县域经济和“三农”市场实际,面向全县域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由萧县农商行提供贷款,国元农业保险提供保证保险服务。这项业务的推展,能够为涉农企业客户拓宽贷款融资渠道,降低贷款融资门槛,弱化风险因素影响,同时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客户负担,共同营造客户、农商行及保险公司的“三赢”局面。
记者了解到,“助农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推出,是继“金农易贷·福农卡”、网上银行、“96669贷款直通车”和“金农便民宝”等近两年推出的银行业务新产品之后,我行联手萧县国元农业保险推行的新型涉农贷款业务,加快金融创新,服务三农经济。
一直以来,全力打造“内控好、服务好、效益好”的“三好银行”。“助农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和推行,标志着萧县农商行将全面加强对全县农户、农业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涉及贷款以及其他贷款的支持力度,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使萧县农商行真正成为“萧县人民自己的银行”。
“我们把每一户农户、每一家小微企业都看做是一粒种子,给他们施肥、浇水,种子开始发芽,继而长出枝叶,最后开花结果,这是一个成长的经历,更是一次‘蘖变\’的过程。”这是萧县农商行董事长杨连雪对多年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形象描述,话语间充满了农商行对小微企业浓浓的祈盼和关爱。
“贴心服务”强化融资保障
“原来蔬菜还可以这样种!”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萧县圣泉乡的丰顺菜业绿色蔬菜基地,领略蔬菜中的高科技。
走进展示中心,一面蔬菜墙首先映入眼帘,这种技术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立体表面来固定,通过在栽培墙内设钢管骨架形成一面墙,形成双面或多面的栽培设施。
“把瓜果的无土栽培技术与竹木支架的艺术造型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瓜果植物的产量和观赏效果,还是一处乘凉休憩的好地方。”基地负责人孟义祥介绍。
说起企业的发展之路,孟义祥对萧县农商行连声称赞,向记者道出了多年来他们与萧县农商行的不解情缘。
2010年公司成立之初,既要置办土地,又要购置生产设备,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使得生产性流动资金“捉襟见肘”。当时,由于企业规模小、资产少,属于典型的小微企业,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愿介入。危难之中,萧县农商行雪中送炭为公司送来流动资金贷款,促使公司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在发展中,萧县农商行跟踪服务、上门服务,针对多变的市场,及时深入企业,第一时间介入,实地考察,了解情况。至此,萧县农商银行见证了丰顺蔬菜产业从“发芽”到“蘖变”的全过程,用金融活水“浇灌”其快速成长。
“农商行就像是我们自家的银行,随用随贷,方便贴心。干部员工那种亲力亲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令我们干事创业倍有信心。”孟义祥感激地说。
五年前,顺丰蔬菜产业基地像一棵幼苗破土而出,五年后的今天它已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为十万元流动资金而发愁的小企业到资产超过数百万元的大型企业,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的境界与能力,更见证了农商行对小微企业的关爱与坚守。
在萧县,像顺丰蔬菜产业基地一样,在萧县农商行扶持下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还有很多。恒辉养殖合作社自成立,如今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郑海洲无不感慨地说,“没有农商行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
今年来,萧县农商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26亿元,竭力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县域经济和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拓展队伍”服务重心下沉
延着蜿蜒的乡村道路,夕阳映红了半边晚霞。来到萧县杨楼镇福源家庭农场时,公司负责人正忙着在出货。看到银行工作人员下车后他便迎了上来,开玩笑地说:“众财神这次又全军出动啊。”一边说一边径直走进车间,实地查看其经营情况。“农商行可是我的老朋友了。”该公司2007年成立以来,流转及托管土地近2000亩,以高效农作物种植为主,萧县农商行可以说是见证了这家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
针对萧县福源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主动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及时对其授信150万元,采用循环贷款的方式,随用随借,随借随还,切实帮助其降低融资成本,助力家庭农场发展。
今年4月,萧县农商行在系统内公开择优招聘18名客户经理,经过业务培训后全部配置到各支行,专门负责对辖内农户、种养大户、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营销工作,经营服务重心进一步下沉,并制定了差异化的考核办法,解决新招客户经理后顾之忧,使其大力营销服务涉农客户,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涉农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努力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
萧县农商银行将今年存款增量存款的贷款投向优先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还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创新,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建立信息档案,做实信用信息基础。
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激励考核力度,提高授信额度。
截止到今年6月末,萧县农商银行发放家庭农场贷款8笔,金额474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6笔,金额7820万元。
“普惠金融”延伸服务触角
为了升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萧县农商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小微企业面对面服务,实现萧县金融服务区域全覆盖,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让金融服务“下沉”。
萧县农商行选择在县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专营支行。目前,已经在黄口、张庄寨、赵庄等中心乡镇广泛布置ATM机、POS机,转账电话和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服务器具,并重点强化信贷服务。据了解,该行设立区域营销中心,对辖区的农户、小微企业主实行面对面服务,实现萧县金融服务区域全覆盖。
创新服务方面,对原开办的农户贷款、巾帼致富贷款、青年创业贷款、消费贷款、公务员担保贷款等个人信贷产品加以完善延伸,继续与辖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公司+农户”贷款的推广力度,争取全年净投放“公司+农户”贷款6000万元,累放7000万元贷款。
与担保公司深化合作,探索农村承包耕地、宅基地抵押贷款业务,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直以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萧县农商行通过践行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方式,畅通融资渠道竭力为小微企业打造 “流动资金快车道”,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形成企业发展和银行营销的“双赢局面”。 本报记者 刘晓琼 俞鑫
新闻推荐
春夏秋冬,冬便是四季的尾季。冬天没有了春天的万般花开,没有了夏天的炎炎烈日,没有了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有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吧。冬天就是冷天、...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