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曾有咏西湖诗云:“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西湖山水固然可喜,若无白居易、苏东坡等历代骚人雅士的诗词揄扬,“西子湖”亦不过杭州城西一汪碧水而已,哪得脍炙人口,天下共传,可见“江山亦要文人捧”之言名不虚也。其余如滕王阁、鹳雀楼、黄鹤楼、凤凰台等胜景,最初也无非砖木土石,并无特异,一经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渲染之后,随即喧传士林,留名千古。不单山水楼阁有待文人慧心题赏,府县郡邑何尝不是如此。柳州、滁州、黄州本为荒僻无名之地,一经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盘桓歌咏,遂名扬寰宇,顿改旧观,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之声望。更遑论贤才辈出之邦邑,如眉山之有三苏,商山之有四皓,更是地随人名,辉映千古,人所共瞻。宿州为建制千余年之古郡,居南北舟车交通之要津,文脉悠久,人杰地灵,论乡贤往哲则有闵子骞、嵇康、刘伶、刘裕、朱温等圣贤名士、帝王将相光耀青史,指古迹名胜则有闵子墓、虞姬祠、符离渡、汴河堤等历代文士所流连低回、吟咏不绝之胜景,数寓人过客则有白居易、苏东坡等文宗巨匠之流风遗韵,于情于理,均应跻身历史名城之列,偏偏今日宿州之名流传不广。造成宿州今日之窘境,原因固然很多,本土人士对乡邦文化的系统整理、弘扬不够颇有关联。之前,宿州竟还没有一部系统整理有关宿州诗词的著作问世,这对于宿州地域文化的整理研究以及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构建与宣传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缺憾。笔者每每思及此事,不免扼腕叹息。今年年初,欣见周宝芳先生所著《宿州古诗词汇释》一书,其中收录了从春秋末至晚清两千余年间文人墨客吟咏宿州的诗词两千二百余首,并附以简要的注释,捧读之后,惊喜备至。概括而言,周宝芳先生此书的成就和特色可以一语而形容之:致广大而尽精微。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书广搜博采,细大不捐,可谓有关宿州的古诗词集大成之作。宿州作为居南北要津的千年古郡,与其有关的古诗词在数量上并不稀缺,但在存在状态上却是典型的碎片化分布,散见于各类总集、别集和地方志乘中,若欲于浩瀚故纸间钩稽出全貌所在,其艰辛繁劳自然可以想象。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周宝芳先生以一人之力,倾多年心血,不单在《宿州志》、《砀山志》、《萧县志》、《灵璧志》、《泗州志》、《虹县志》等数十种地方志乘中钩沉索引,更翻检了大量古代诗文总集与别集,于此书山文海中旁搜远绍,爬罗剔抉,巨细靡遗,最终摘录、编排出两千余首有关宿州的古诗词,并将之一一校勘文字,附以简注。可以说,目前可见的关于宿州的古诗词几乎已被本书网罗殆尽,古诗词中的宿州形象也第一次被较为完整的梳理罗列,此诚为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绝大工程。而且还需要特别点明的是,作者有意将一些诗文较少流传的宿州本土诗人的作品收录其中,以诗存人。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此书又具有地域文学总集的意义,并且还是迄今为止采择最为广博、收录最为齐备、内容最为丰富的宿州古典诗词总集。所以无论从研究地域文化还是保存地方文献的角度来看,此书内容之全备都可谓前无古人,弥足珍贵。
其次是校注精微,时有新见。全书收罗诗词两千余首之多,并附以简要的注释,工作量之繁杂自不待言。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止步于材料蒐罗的层面,而是细心考辨文意,注释名物。尤其是古人写宿州的诗词中有不少涉及到宿城本土地理、风俗之处,此前注者对于宿州本土的情况未免陌生,对于这些词句自然也难以注明,而周先生则结合地方志乘与个人真实的生活经验一一细加考辨,在校注中时有补正前贤之论。如440页潘江《闵子里》诗,周先生考证:“清光绪《宿州志》载此诗为永城人吕振所赋。笔者认为,此诗作者为潘江更为可信。”465页钱载《褚庄》诗,作者引清光绪《宿州志》云:“宿州北路四十里处设有褚庄村。”若非精熟于本土地理者,恐怕很难将之注释明白,这显然是可以补前人注疏之阙漏的。而且作者在注释古诗词时还有意打通今古,将古诗文的原生场景与今日宿城的实际场景相联系,如469页选秦名臣《题扶疏亭》诗时即注明:“扶疏亭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办公楼后面。”其余如注“闵子祠”、“朱陈村”、“虞姬祠”等古迹时亦均注明此地在今日某处。这种古今对应的注解方式不仅使得注释更为翔实,而且还能令读者对于宿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还为今日宿州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提供了可直接取用的资料。周先生这种校注方法也为今后的地域文献整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该书涉及文献资料太多,以一人之力而任如此繁杂之事,其间个别诗词的点校或注释还存在疏漏。但大醇小疵,瑕不掩瑜,仍堪称迄今最为齐备的宿州古典诗词的总结集成之作。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宿州地域文化史上的一项重要空白之处,也标志着宿州地域文化的整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凡有心于宿州地域文化乃至皖北地域文化研究者,周先生此书可谓其案头必备之参考书。而欲于今日重构宿城千年古郡、文化名都的城市品牌形象,周先生此书更是这一场文化翻身战中的刀枪旗鼓,必不可缺。清人查慎行曾有诗云:“共识此邦文献古,编摩须仗网罗求。”(《白近薇中丞席上赋赠》)我们于周先生此书,也有此感叹。亦望此书为宿州地域文化建设新阶段的发轫之始,庶几不负宿城的江山灵秀之气。
新闻推荐
近日,萧县白土镇费村计划生育困难户董德兰乐呵呵地给游客介绍杏花花期。她的3亩杏园位于国家4A级景区皇藏峪森林公园附近,年接待赏花、摘杏游客近2万人。 ...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