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萧县新闻 > 正文

精准脱贫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本报记者张化云

来源:拂晓报 2016-04-20 21:3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 摄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脱贫增收这个核心,遵循扶贫开发“123456”格局,举全市之力擂响脱贫攻坚的战鼓,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工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对359个贫困村、40万贫困人口实施***,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8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4.5%的工作目标。

近几年来,宿州市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贫困人口的“造血”能力,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5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带领剩下的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路成为脱贫攻坚中更硬的“骨头”。怎样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贫困村、贫困户,确保2018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市委、市政府面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盯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举全市之力集中突破、补齐短板,不断探索一条***攻坚的新路子。绘好***路线图,挂图作战,战则必胜,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贫困识别更精准……

“是扶贫小额信贷帮俺东山再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埇桥区符离镇李桥村的农民季昌辉借助小额扶贫贷款发展生猪养殖,赶上了这波好行情,不仅成功脱了贫,还带着村民一起搞养殖脱贫致富。季昌辉的脱贫路就是精准识别结出的硕果。

在前期入户排查时,扶贫工作人员了解到季昌辉有养猪的技术,又有发展养殖业的愿望,只是缺乏启动资金。对这类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埇桥区扶贫办通过精准识别,及时为季昌辉争取了扶贫贷款,走上了产业脱贫路。

精准脱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这是找对穷根、明确靶向的关键举措,也是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脱贫成效的重要基础。为准确摸清家底,宿州市在前期入户调查、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及时开展***“回头看”。一是精准识别“回头看”。“回头看”重在贫困人口再评议、再公示、再审核、再签字认可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逐村逐户逐人摸清扶贫对象、贫困状况、脱贫需求等基本信息。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衡量标准,深入农户核实收支,查看家庭生产和生活条件,比较农户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准确摸清“家底”,既不能让贫困人口“被遗漏”,也不能把非贫困人口纳进来,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要坚持分类识别,对脱贫对象和需要社会兜底的对象,进行分开统计。在此项工作过程中,各地还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让包户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长全程参加“回头看”的工作。客观真实地开展贫困识别,及时纳入新增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剔除已脱贫人口,不断完善***台账,做到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动态管理。

……脱贫措施更有效……

一棵葡萄树苗5元钱,第一年农户购买一棵只需付1元钱,其余4元全部由县扶贫办和镇政府解决;第二年农户和扶贫办各出资一半;第三年农户拿4元钱,扶贫办补助1元。通过这种方式,萧县永堌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近5000亩,每亩纯收入达1.5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扶贫产业。这是宿州市产业***的措施之一。

全市各地针对已制定的县、乡、村、户的扶贫规划(计划)、帮扶措施等不断再审视,再精准,确保措施准出实效。按照宿州市出台的《***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及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专项扶贫规划,根据群众脱贫意愿和实际情况,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就大力发展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就抓好转移就业,生态条件好的就开展生态扶贫,因病致贫的就要开展健康扶贫,切实提高精准度和有效性。

去年以来,宿州市实施了产业、政策、兜底和“助医”四大脱贫工程。在产业脱贫上,推进“3111”首位产业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对接,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7亿元,建设扶贫示范基地54个,产业扶贫5000户,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70个和户用电站9000个。在政策脱贫上,重点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项目,计划三年分三期贷款180亿元,每期60亿元。在“兜底”脱贫上,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发放农村低保金4.3亿元、“五保”供养资金9198万元。在“助医”脱贫上,试点开展贫困户重大疾病专项救助,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工作实现全覆盖,发放大病保险523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8711万元,大大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的发生率。

……目标路径更明确……

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工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对359个贫困村、40万贫困人口实施***,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8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4.5%。这是日前,宿州市下发的2016年全市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中提出的脱贫攻坚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宿州市提出了今年的脱贫攻坚十项重点工作。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干部大遍访”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实现增收脱贫目标;进一步做实精准识别工作;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实施整村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建设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

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重点工程。扶持一批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光伏产业、食品加工、果蔬、养殖、实用菌种植、板材加工、中药材种植、花卉苗木、电商、乡村旅游业等十大产业。培育一批增收项目。按照***要求,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和“三无”人员增收问题,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实施一批教育培训项目。解决一批突出问题。重点解决贫困村路、水等难题,破解贫困县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重点实施易地搬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两个金融扶贫贷款项目。

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已经明确,脱贫攻坚的战役已经打响,这是一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攻坚战,必须以***实现精准脱贫,以精准的工作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基层组织更有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贫困村的脱贫目标实现,离不开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宿州市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实施了“3456计划”,持续抓好软弱涣散村整顿,注重从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乡贤代表中吸纳力量,夯实基层扶贫组织力量。

强化“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责任制。各县区配备10名专职扶贫骨干、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村配强扶贫专干。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带头,359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到贫困村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有效发挥领导、指导、引导、督导作用。不断创新驻村帮扶机制,制定完善“12345”驻村工作规范标准,实行手机远程驻村考勤。强化督查调度机制, 6个督查指导组不定期实地督导。加大落实情况跟踪问责,全面实行“双挂钩”机制,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

新闻推荐

日前萧县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深入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的服

日前,萧县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深入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的服装厂,现场为女职工们宣传、讲解《反家庭暴力法》,发放了宣传材料,并耐心解答了女职工们的有关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精准脱贫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本报记者张化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