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萧县新闻 > 正文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找准典型对照学,强化责任主动学,深学、细照、笃行,找差距、受警醒……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情

来源:拂晓报 2016-06-03 21:2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找准典型对照学,强化责任主动学,深学、细照、笃行,找差距、受警醒……

大型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是一出反映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是根据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陈德领的模范事迹创作的。陈德领是萧县大屯镇关庄村党总支书记,1954年10月出生,1973年10月入党,在农村工作42年,其中任村党组织书记15年。他对党忠诚,工作负责,敢于担当,不计得失,乐于奉献,无怨无悔,2009年被诊断为肝肿瘤后,仍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带病工作,于2014年3月7日去世。2014年6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追授陈德领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宿州市委、萧县县委也分别决定追授陈德领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开展学习陈德领活动。

该剧以陈德领为原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分四幕向观众展示了陈德领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第一幕,不惜脸面。为了杨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陈德领向执意不愿拆迁的杨奶奶下跪求情,以情感人,矛盾被化解,群众很开心。第二幕,不惜情面。为了严把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关,陈德领拒绝老同学刘明利的诱惑,不循私情,拒收了老同学窑厂生产的不合格砖头,彰显了陈德领清白做人、公道正派的高尚品德。第三幕,不惜辛劳。为了美丽乡村建设,陈德领关心弱势群体,为孤老病残排忧解难,收养了孤儿杨晓晓,为残疾老人徐尚云买轮椅。在麦田失火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带病带领群众扑灭大火,保住了成熟的小麦。第四幕,不惜生命。在病危时刻,陈德领仍心系美丽乡村建设,强忍病痛折磨,不顾爱人劝阻,仍关心着、指挥着工作,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突显了陈德领为群众,为工作不顾生死的忘我精神。

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的故事完整,结构巧妙,它把陈德领的事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自然流畅,没有堆砌感。全剧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歌颂英雄模范,抒发理想,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给人民信心和力量。其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有四点:一是该剧主题思想突出,有强烈的时代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剧本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达,通过陈德领这个人物的精彩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全剧中,达到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潜移默化,滋养人心,让观众在戏曲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二是全剧情感丰富,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一部情感大戏。剧中矛盾不是十分突出,也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场面,但是剧中人物的感情十分丰满,由于讲述的是真人真事,感情真挚,干群之情、党群之情、儿女之情、夫妻之情、邻里之情贯穿剧中,交相辉映,情满舞台,催人泪下。台词写的很朴实生动,唱词更是传情感人,塑造了一个在农村摸爬滚打多年,不仅非常朴实、可亲、正直、热心,而且又敢于担当,尽职尽责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特别是第四幕,是全剧中的重中之重,是灵魂,是核心,在这场戏中,陈德领临终对儿子陈明宇的教导,字字千钧,落地有声;女儿陈红梅对爸爸撕心裂肺的呼喊,让人动魄;爱人李爱丽对陈德领的夫妻情肠诉说,声泪俱下,把全剧的情感推向高潮,让观众动容落泪。三是该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乡土情怀,语言纯朴、自然,接地气,人性化,有着皖北浓郁的生活气息,全剧没有空头大道理说教,也没有政治口号式的豪言壮语,而是通过道白、唱词的朴素语言,道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展示了共产党员践行“三严三实”、造福乡邻的高贵品质,为基层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树立榜样。四是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剧中十分注意运用细节描写,陈德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戏可做,“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从细节中反映出陈德领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如在第二幕中陈德领三次端起碗三次又放下碗,一碗面条未吃完接待了三次群众诉求,反映了他为群众日夜操劳,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一心为民的工作精神,体现了对于精神和心灵探索的高度、深度和丰富度。现代戏创作,首先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与时俱进,在这场戏中,陈德领三次拿起布包,掏出为群众办理的低保证、身份证、笔记本,并称这个烂布包是他的“随身宝贝”,充分显示了陈德领的艰苦奋斗精神,被人称为“布包书记”。

大型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感召下,文艺作品扎根生活,反映鲜活的基层百姓,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的当代维度、当代精神,体现戏剧创作演出的现代性和当下性——

首先,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剧中着力反映了以陈德领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该剧以小见大,运用百姓身边的日常故事,拆迁、收养孤儿、照顾残疾老人等,表现了齐心奔小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演员用生动的艺术表演,体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见人、见事、见精神。

其次,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达。全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运用塑造陈德领这个重要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回答了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奉献之美,引导观众向往和追求讲诚信、尊道德、守规矩的生活。

再次,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找准典型对照学,强化责任主动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深学、细照、笃行,找差距、受警醒,为扎实推进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德领是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基层农村干部,“从中央到地方就数咱官小”,但他官小气正,两袖清风,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铮铮正气,凝聚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正能量,从他身上看到了人民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决心和力量,体现了该剧创作演出的根本价值。

新闻推荐

萧县措施务实下活***“棋”

本报讯 在***、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中,萧县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扶精准,重点扶、扶重点,整体扶、扶整体,长远扶、扶长远”的工作方针,围绕脱贫目标,创新扶...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现代梆子剧《村支书陈德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找准典型对照学,强化责任主动学,深学、细照、笃行,找差距、受警醒……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