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林峰
通讯员马勋孔祥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从细微之处入手,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透。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在深入群众走访中听取意见、改进作风,在服务群众中总结经验、整改提高,不断创新思路举措,通过特色化服务走实群众路线。
从“开门迎客”到“送服务上门”
“现在社区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考虑到我们岁数大了,他们主动上门给我们办理老年证,还给送到家里来!”8月6日,新城街道山后王家社区82岁的王林之激动地告诉记者。
充实基层力量是高新区服务群众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保障。山后王家社区是凤凰社区下辖的6个社区之一。之前,整个凤凰社区只有5名工作人员,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活动开展后,这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了23名。“基层一线的人员充实了、力量壮大了,很多工作就可以做深、做实、做细了。”凤凰社区党委书记杨农光说。
把以往的“开门迎客式”被动服务,变成主动送服务上门,折射出的是高新区党员干部作风的可喜转变。机关工作人员的下沉、一线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为高新区各街道的社会管理创新注入了新动力,成为社会管理创新路上的又一贴心惠民举措。
“补位工作法”实现民生业务“随到随办”
8月5日上午,新城街道北苑小区居民尹婷婷到社区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发现流动人口窗口工作人员不在,转身就想走,社区妇联窗口的工作人员李敬兰叫住了她。“您别急!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在了解到尹婷婷的来意后,李敬兰指导其填写办理了相关的流动人口查体手续。“没想到其他窗口的同志也耐心细致地帮我办理业务,这趟没白跑!”尹婷婷笑着说。
在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过程中,高新区针对群众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创新实施“补位工作法”,即在每个岗位同时固定2至3名工作人员,当正常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临时不在时由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替岗,依次递补,保证工作日不空岗。“实施‘补位工作法\’,每个工作人员只需要熟悉2至3个岗位业务知识就可以了,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不等待、少跑腿,群众业务‘马上就办\’,一次性办结’。”高新区新城街道社区办主任李永兴介绍说。此外,随着“一次性告知制”、“延时服务制”等服务机制的实施,高新区的为民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晓强“节约用水,不单单是现在干旱季节提倡,在平...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