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500万元,新建17个社区服务中心,惠及17万居民——
本报讯(通讯员于明鹏刘杰郭雅靖)5月15日下午,笔者在新落成的高新区新城街道锦城社区办事大厅看到,9个窗口依次排开,工作人员正热情高效地为群众服务。据社区工作人员李慧介绍,这里不仅有文体活动室、棋牌室、道德讲堂、社区书屋,还设立了四点半学校,由专人辅导。这个功能完善的锦城社区,仅是高新区一揽子社区项目中最新的一个。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科学规划布局、实施惠民工程、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宜居宜业的目标,突出社区场所方便居民、规范达标这个重点,狠抓社区工作队伍完善这一关键,坚持硬件、软件同步抓,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场所标准化、管理体系化、服务信息化。
社区是服务居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高新区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和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基础。畅通桥梁、系牢纽带、打牢基础,高新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硬实。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该区今年投入2500万元,一次性新建、改扩建17个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达2.39万平方米,惠及17万居民,大手笔锻造连片成群的新社区服务网络。按照新的社区建设思路,高新区社区办公用房由以租赁为主逐步转向以财政投资建设或开发企业提供为主,保证社区用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高标准的社区建设,离不开科学长效的资金支持机制。“投入社区建设的2500万元资金中,有1250万元属于奖补资金。”高新区财政局副局长熊福涛介绍,奖补资金先以借款形式拨付街道,3个月内逐步完善相关手续。使用过程中,财政局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别从政府采购、资金监管方面搞好指导,相关部门配合做好社区建设相关手续的办理,形成全程无缝衔接的资金运转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在新建和改扩建的17个社区服务中心中,已有10个社区建成启用,其他社区正在加紧建设。
夯实了硬件基础,再看高新区如何强化社区服务的软件支撑。社区工作涉及多部门的业务知识,要求工作人员从“专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打造全能型社区服务团队。为此,高新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到全国社区工作先进地区取经,把外地先进做法变成自家绝招。高新区还大力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发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创造性地建立了社区治理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四社联动”机制;推行社区“六步议事法”,让居民“我的事情我作主”。
同时,建立社区、驻区单位联席会议、社区志愿者注册等制度,为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区力量最大、社区功能最全、服务效果最好提供了机制保障。
硬件、软件双提升,为品牌社区建设筑牢了基石。在新城街道北苑社区,“智慧社区”成了群众生活的好助手;在富华社区,“艺馨社区”营造了氛围浓厚的文化家园;在北海社区,“德泽社区”让崇德新风泽及千家万户……今年以来,高新区已高标准建成20个社区,总面积扩大到3.2万平方米。随着17个新建、改扩建社区服务中心的陆续投用,一张覆盖全区近20万居民的社区服务网已初步建成,广大居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幸福就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盛开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新闻推荐
...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