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2日讯(特约记者 宋杰 通讯员 周倩倩)“仅春节时销往南京的1500株两年生牡丹苗,就挣了23万元。前几天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的客户预订了3000株,春节以来预售订单达到2万株。我们正在陆续引进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新品种,牡丹园既能观光又能售苗挣钱。”泰山牡丹园负责人对记者说。
泰山牡丹园在肥城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种植基地达300余亩,建成大棚温室400平方米,培育了700余个品种、9大色系、44万株牡丹,主要从事牡丹培育、种植、育苗、收储营销、牡丹深加工、科普教育和观光旅游,带动了周边1000余户种植户发家致富。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900亩,重点突出现代农业的“展示、育种、育苗、示范引领”功能,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加工、销售、农产品物流为主,是一个集生产、加工、种植、科研、展销、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开发区引领现代农业,得益于工商资本的入驻。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山东兴润公司,拓展业务领域,投资了设施农业园项目,建成5个现代化智能温室,高标准钢架日光温室近3.2万平方米,大拱棚5.2万多平方米,成为泰安市最大的工厂化育苗基地,年育苗量突破6000万株。省果科所与泰山林科院投资的“创新农业园项目”,目前种植果树新品种180多个。山东绿地公司建成两个高科技智能温室,栽植引自日本的西红柿和草莓新品种。
一区为主,多元发展。王瓜店街道在十里铺村规划发展起高效农业示范园,吸引4家“农”字号项目落户,周边6个村、800余户村民由此年增收1200余万元。边院镇的蓝莓种植园、王庄镇的乡乐园、安庄镇的玫瑰园、桃园镇的肥桃园等农业基地,也都先后引进了先进设备、技术,种植、管理、销售由传统粗放式转向现代精细化。
园区化引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富民强村。去年,该市605个村村集体年收入均超过8万元,69个村村集体年收入过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5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5月31日讯(通讯员 孟华)今年以来,肥城市食药监局实施“三小”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3年行动计划,按照“强基固本、制度建设、水平提升”的思路,重点监管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