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6日讯(特约记者 苏本善)近年来,东平县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基层文化建设举措,使全县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文化活动内容也愈加丰富多彩。
筑牢文化阵地。据了解,东平县一直把阵地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走在了泰安市前列。目前,该县城区建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每个乡镇建有综合文化服务站1个。村级建有文化大院656处、文体小广场580处、农家书屋716处,覆盖率分别达到91.6%、81%、100%。
“除影剧院外,所有文化场所都是免费对群众开放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充分保障每一名群众的文化权益。”东平县文广新局局长徐天成说。
截至目前,该县文化场所和设施已经由城区覆盖到农村,完备的文化场所和设施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成为该县基层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
播撒文化种子。文化部门人力资源有限,对保障全县80万群众的文化权益感到压力巨大。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调动群众积极性,2014年,该县启动“百姓大舞台·我是大明星”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至今活动已覆盖14个乡镇526个村,共进行村级分赛76场、乡镇决赛14场、全县总决赛1场,参与群众10.5万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只是举办该活动的一个目的,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借此发掘民间文化能人。”徐天成说。据介绍,通过活动共发掘文化能人1200多名。
该县针对文化能人和一般群众开展了多轮农村广场舞领头人培训、农村文体活动带头人培训等,培训人数3520人。培训后的群众成为该县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有效促进了全县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搞活文化活动。走进彭集街道东史庄村,记者就看到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有的在村广场上练习广场舞、有的村民在商量着什么。询问后了解到,他们正在准备2015年春节晚会的节目。据介绍,东史庄村自己办春晚已经3年,节目全部是由村民自编自演,充分体现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东平县还鼓励居民自主创建文艺剧团。端鼓腔剧社就是该县退休老同志组建的表演团体,该剧社经常在县城各个广场开展活动,拉拉二胡,唱唱东平独有的端鼓戏,有时还会登上影剧院的舞台给全县人民表演节目。
据了解,像这样的剧社东平县有106个。它们都是由群众自发组建,经常活跃在乡间,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该县文化部门还经常统一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仅2014年就举办了下乡文艺演出60多场。政府组织引导与群众自发开展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该县基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1月18日讯(记者 朱冰)近日,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2014年度泰安首席技师人选进行公示,马冠生、户静、王方凯等20人入选2014年度泰安市首席技师推荐人选。公示期截止到1月1...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