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席国平
“3月2日,星期五,小雨。今天,我来到古坡乡上店子村,村上建有一所小学,校舍简陋。因为一直下雨的缘故,村里的道路泥泞难行,道路两边垃圾泛着异味,看着村里的面貌,我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帮扶干部李晓阳。
“3月29日,星期四,晴。两点钟,我们在结对帮扶户的果园内开始现场示范修剪培训。由于下过雨,果园内泥泞不堪,但丝毫没有影响培训效果,近100人参加了现场培训,培训时,气氛热烈,提问的群众非常多,一直到下午6点钟才结束。”——果业局干部李精忠。
翻阅着一页页密密麻麻写满基层问题的笔记本,记者深深感到帮扶干部们内心的凝重、担忧和迷茫:村里的道路、孩子的上学、帮扶户家里人的病情、果树的修剪、生猪的喂养……甘谷县广大帮扶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将百姓家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除了记录,他们还把村民反映问题的材料夹在其中,并详细列出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表。
帮扶是同心所谋,致富是众望所归。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甘谷县树立远大目标,将“双联”行动作为考验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大机遇,将“为民”理念作为密切干群关系,发挥纽带联结作用的重要桥梁,将“富民”措施作为心系百姓、致富一方的重要途径,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走出大楼,沉下身子;下基层、进农村、入农户……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区到农村,甘谷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纷纷深入艰苦偏远、百姓需要的地方,深入困难大、矛盾多的村落,将联系帮扶群众作为锻炼自身本领的良机,共同谋求致富奔小康的“梦想”。目前,6位省市领导、38个省市部门与61个贫困村、1703户特困户对接联系,29名县级干部、120个县直单位和“两新”组织、4011名干部职工与235个贫困村、6255户特困户结对帮扶,“双联”工作已从双向对接转向实质连接、全面推开转向纵深推进。记者看到,通村路边树起鲜艳夺目的“双联”标志牌、村里挂起琅琅上口的“双联”标语,户里存有详尽周全的“双联”连心卡,甘谷县各乡镇的群众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充满着希冀与渴望;部门存有一份“切准要害帮”的科学帮扶计划,干部存有一本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甘谷县各部门的干部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地如火如荼。
任何一次“行动”都要精心部署、明确任务,为的就是能将行动的“措施”果断地转化为实效,能将行动的“目的”迅速落点在实处。“双联”行动中,甘谷县为确保行动实效,在市上确定七项帮扶任务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增加了“整治环境”;为了尽快实现干群对结,发放《民情连心卡》;为了督促到位,召开会议20余次,建立“五级联督”体系、“六查”机制、“五看”制度、“双向”原则,以贫困村、特困户满意度为标准,将干部考评与单位、个人的评优选先、晋升职称“四挂钩”,将“分类督导”这一原则作为全县开展“帮扶”行动的组织保障,激励和督促广大干部,一时,“从上而下作调研,从下而上真帮扶”的工作格局全面打开,干部们动手快、干劲足,帮扶不怠慢,工作不松懈,热情不减,一拨接着一拨,信心不灭,一轮接着一轮。
面对艰难的基层现状,面临困难家庭,干部怎么帮,帮什么?如何能有效致富、快速致富?干部们头脑中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我们要求每位帮扶干部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基层,争当致富规划的“设计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实用技术的“推广员”、惠民实事的“帮办员”、农业生产的“指导员”、基础设施的“协建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固本强基的“督导员”,确保“双联”行动有成效”该县双联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标明确了,任务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开展。为此,甘谷县着重以当前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制定帮扶规划、宣传政策法规、助推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条件、帮办惠民实事、调解矛盾纠纷和整治卫生环境等为行动的有力“抓手”和强力“引擎”,一点一滴,一事一策,逐步将帮扶行动从口头落实到实处,从纸上搬到了现实;致富计划给群众吃了“定心丸”,科普培训让百姓有了“致富经”,基础建设让全村人感受到了幸福,惠民实事为农民谋的福祉,群众不再观望了,干部不再迷茫了。
在双联行动的“加力”助推下,截止目前,全县共举办科普讲座175期(次),培训农民2.2万多人(次),输转劳务8.4万人(次);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21.18万亩,蔬菜种植10.6万亩,新建果园1.2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场14个;硬化通村道路30余公里,新修梯田1万多亩,造林1.2万亩,完成“一池三改”570多口;帮建四级公路2条19.6公里;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611.7万元,五保供养金430万元,孤儿生活补助金126万元;帮助改造农村危旧房2000户,续建保障性住房724套;为贫困对象捐资75.8万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1430多件……。
一个个数字增加就是一个个希望的升腾,一件件实事的落实就是一个个承诺的兑现;解决民生问题就要一诺千金,搞好帮扶工作就要全力以赴。历时4月的时间过去了,甘谷县在民生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化结构调整、调疏民怨等常态化工作开展中,以“踩油门”、加马力”的干劲,展开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联村联户”帮扶行动,以“原地起立”、“发展起跳”的信心,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为民富民”致富硬仗。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史载【本报讯】“过去闲暇瞎度日,如今业余充电忙”。这是甘谷县市场建设中心提升干部职工文化素养,创建学习型单位以来发生的可喜变化。甘谷县市场建设中心管辖着甘谷县几十...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