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暖民心 助民奔小康
——甘谷县新兴镇康家滩村三年巨变之观察
本报记者 牛彦君
康家滩村位于甘谷县新兴镇西北部干旱山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153元,是甘谷县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双联行动中,康家滩村被确定为省政协主席冯健身的联系帮扶点。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区域的贫困面貌,帮联干部在走访入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群众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产业致富的思路。针对当地基础条件薄弱的实际现状,加大资金、项目、技术等的整合力度,从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完备、支柱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着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3年的发展,康家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40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发展。硬化了占地3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硬化了村间巷道3.2公里,砂化了道路2公里;整修梯田450亩;安装自来水,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难题;建设1000亩优质核桃园。
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备。设立了康家滩村政务大厅,村干部正常值班办事,扎实开展便民服务;投资575万元,建设幼儿园、小学两栋教学楼;设立了金融服务代办点;建设了村卫生室;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了文化室、图书室、棋牌室;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高标准建设了灯光球场。
支柱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康家滩为中心的西沟流域片带,整修了1万亩梯田,建成了7700亩核桃园,广泛套种地膜马铃薯、线辣椒、党参等秋后低秆作物,探索形成了具有显著特点的果园间作模式。今年以来,投资了6万余元,补植补造核桃园2100亩,整形修剪1550亩。种植线辣椒960亩,党参660亩,地膜马铃薯1820亩,双垄沟播玉米2830亩。发展了以新雨、绿源为龙头的13家规模养殖场,初步形成了果园与养殖互补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
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日益凸显。汇沟治理,回填了25万立方米土方,碾压夯实之后,种植紫花苜蓿进行防护,并衬砌渠道800米;改造原村塘建设了荷花池,建设了炭化木结构的凉亭一座,安装了1块景观石;种植小叶女贞等绿化植物300平方米。投资2万元,在盘康路沿线种植侧柏1000余株;借助“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组建了15人的环卫队,建设8个垃圾收集房,安装40个果皮箱,购置1辆机动车,做到垃圾日产日消;翻新粉刷乡村舞台,搬迁农户4户,拆除房屋200平方米,建设2层3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公交车站;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
“没有双联行动,我们不敢想象能有这么美丽的山村,群众有产业、村道有硬化、学龄前孩子有幼儿园上……”康家滩村党支部书记康自俊掰着手指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甘谷县建立优质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11处20.2万亩甘谷县六峰镇中洲村农民在田间采摘白菜。近年来,该县已在15个乡(镇)建立优质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11处20.2万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82%,年蔬菜总产...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