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第四中学 王贵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这就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由此可见育人教育的作用是如何之大。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
总之,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大语文谱写出崭新的一页。
新闻推荐
甘肃省甘谷县第四中学 赵根顺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最主要的素质。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最重要的是对学...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