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2010年12月12日,本报陇右周刊刊发了《关注:垃圾围村之痛》的调查文章,从天水市农村处理垃圾的现实、农村环境的现状以及新农村垃圾产生的方式和种类的变化等,调查了天水市部分农村生活环境现状。并提出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但目前天水市大多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短板之一。
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陋习,倡导和树立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尽快形成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整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仅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是体现农民生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文章见报后,一些乡镇干部致电本报,表示文章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农村垃圾增多的现实与生活环境现状。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在当天的报纸上给市有关领导批示:新的一年,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城联创活动,建设旅游文化大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来谋划工作,认真解决影响天水市发展的重点问题,应认真考虑。
新闻推荐
□记者姬旺芳特约记者魏立涛走进当今的农村,你会被新农村建设迸发的勃勃生机所深深吸引;走入当今的农户,你会为扑面而来的富裕祥和气息而感到欣慰;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线、电成网、渠畅通、旱...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