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到敢于首批“吃螃蟹”的个体经营户,他用了11年;从修车行的小老板,到“天水自行车大王”,他用了不到5年;从单一经营自行车的连锁商行,到天水乃至陇东南最大规模的民营电器销售企业,经营规模从200平方米跃升至数千平方米,他用了差不多3年。
他就是天水永盛五交化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刘天泉。
是什么,让这位曾经的乡土少年成长为拥有4000多万固定资产的民企掌舵人?是什么,令这家已经成立31年的民营企业仍保持如此旺盛的发展活力?采访中,刘天泉一语道破了他的经商之道:“民企当自强。”
自强,赢得市场
“商业竞争不讲慈善,不是谁弱就扶持谁,而是谁弱就淘汰谁,谁强就跟着谁。我们民企也是一样,如果只想着靠政策扶持、银行资助和别人的帮助做企业,或者钻政策的空子,做投机生意,迟早要倒闭。咱们天水每年有多少私营公司成立,又有多少不到来年就销声匿迹,统计出来恐怕多得让人不敢相信。所以,民企要想生存、发展,赢得市场,赢得商机,就得自强。”刘天泉说。
如今的市场,早已不再是改革开放之初一家独大的局面,各大电器连锁卖场入驻天水、本地小型家电卖场层出不穷,都给永盛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永盛公司的经营规模不但没有萎缩,反而以成倍翻番的势头迅猛增长,对此,刘天泉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三大法宝。”“一是我们销售电器比较早,天水人民对我们永盛了解、信任,多年来积攒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二是永盛有自己的‘家底\’。我们永盛的经营一直比较稳健,超过3000平方米的电器大卖场是我们自己的房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我要说的第三点——我们的销售成本低。一个既有多年好口碑又占价格优势的商场,老百姓肯定愿意光顾。这样,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自然就上去了。”刘天泉说,“在市场经济中,厂商也不是一味地围着大企业、大牌子转,他们认的是效益和口碑。我们电器销售企业只有做强做大自己,才能掌握主动权,让那些厂商跟着我们跑。”
变革,造就机遇
让我们拨动时代的指针,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段改革开放初期、刘天泉和他的永盛最初萌芽、发展的岁月。
1987年一次修自行车的经历,让刘天泉突然意识到:修自行车能赚到比“死工资”更多的钱,能更快改善生活。于是,他开始跟着修车老师傅修自行车,同年,他辞职在马跑泉镇开办了天泉车辆修理部,成为了一名个体经营户。“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在刘天泉看来,“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机遇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89年,改革开放十周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民营经济已处在萌芽状态,蓄势待发,不甘现状的刘天泉又有了新的想法。据他回忆,那年一位外地来的自行车厂销售经理带着一批自行车到天水销售,但因买方欠款,这位销售经理被困在了天水。为尽快售出手头的货、回厂交款,这位销售经理一番打听,找到了刘天泉的修车铺,请他给组装整车,方便销售。刘天泉带领雇员加班加点,高质量地完成整车组装工作,不仅如此,刘天泉还帮助他在天水顺利地售完了自行车。出于信任,这位销售经理回厂后竟将该品牌自行车在麦积区的代理销售权交给了刘天泉的修车行。“就这样,我的修车行变成了包括组装、维修、销售自行车在内、一条龙服务的大车行,可以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一次腾飞。”
随后,刘天泉用修车行积攒的一点积蓄和从银行贷来的10万元贷款,在麦积区桥南商场开办了兴盛车行。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兴盛车行从1间变成了12间,基于刘天泉良好的信誉,银行又贷给他50万元发展经营,为今天的“永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靠质量打市场,凭信誉求发展,兴盛车行年销售2万辆自行车的神话就是在这段时期创下的。
1996年,“不安分”的他又将目光瞄准了家电市场。这一年,刘天泉果断买断了麦积区信福商城的部分产权,并将原兴盛车行更名为“北道永盛五交化公司”,实现了他事业上的又一个跨越,当年勇闯商海的个体户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民营企业家了。
新成立的北道永盛五交化公司在体制上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刘天泉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挂钩,建立了占地面积306平方米的五交化公司商场和200多平方米的家电商场,经营面从单一的自行车向家电等产品发展,使公司纳入了多元化经营和科学管理的轨道,在天水市的非公经济界站稳了脚跟。
“变革造就机遇。从修自行车到开办连锁自行车行,再到成立五交化公司,经营电器,都是经济社会的变革和百姓的消费需求刺激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刘天泉说。
自1989年至今,刘天泉从一个固定资产仅2000元的修车行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资产3000万元、员工160多人的民营企业,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逾400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损款120多万元。
展望,前路可期
对于未来,刘天泉仍保持着可贵的理性,“私营企业、家族企业要扩大规模,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管理。现在天水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多数私营企业规模都很难再做大,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急需中高层管理人才。”
成本增加、市场缩小,是所有销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经营结构和规模,刘天泉说:“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们也在关注自行车的新发展。比如在欧美,自行车主要市场就是健身、户外运动。随着城市的发展,自行车在天水也许还有再辉煌的一天。不过永盛不会盲目扩张‘版图\’,我们每一步都稳扎稳打,逐步占领更广泛的市场。目前来看,永盛的发展还是要立足本地,扎根天水,专注电器。我们前几年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在麦积区分别开设了两个一千平方米以上的电器大卖场,其中一个商场还是我们自己的房产,这将对永盛的发展和进一步壮大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面对理性审慎的刘天泉,我们相信,永盛这个当年天水最大的私营自行车行,如今天水地区乃至陇东南规模最大的民营电器销售企业领头羊,必将成为天水市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刘天泉,天水民营企业家,天水永盛五交化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天水市人大代表,麦积区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常委。作为较早“试水”市场经济的改革弄潮儿,刘天泉31年的个人创业史,可以说是天水改革开放40年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极具代表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蔚军平】在法院受理的一起离婚案件中,原告妻子在法院通知的开庭时间截止时,妻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均未到庭...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