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武山新闻 > 正文

走进朝鲜族 60年心灵史的兰州作家——访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编剧兼艺术总监李汀

来源:兰州日报 2012-11-08 20:45   https://www.yybnet.net/

不久前,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这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反映我国朝鲜族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活变迁的情感大戏。对于兰州的观众来说,这部电视剧十分亲切,因为剧中包括男女主角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从兰州走出的影视人。其中,该剧的编剧兼艺术总监的李汀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李汀生于1954年,祖籍甘肃武山县,从小在兰州皋兰山下西北民族大学校园里长大,父亲是西北民大教授、著名维吾尔文史学家李国香。1969年他初中毕业于兰州市二十七中,1970年至1975年在兰州白银化工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他喜欢写诗和文学作品,处女作小说《画中的眼睛》及诗作《无名氏,我向你伸出一只手》均在当年的《兰州青年报》发表,1981年获得过兰州地区青年迎春诗歌比赛第一名。他一生中一直对家乡充满着难舍的情感,写了不少眷恋家乡和童年的诗歌和散文。其中,散文《外婆的脸是一只摇篮》入选2006年全国优秀散文选;《回忆不止三十年》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散文选《春之声——散文家笔下的改革开放》。上大学时,李汀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1990年创作的三集电视剧《魂归借口》,曾由兰州电视台和兰州文化局联合拍摄,中央电视台和兰州电视台先后播出,该剧由北影厂著名导演董克娜担任导演,是一部深度表现当时伦理道德的剧目,播出后在兰州地区形成热议。李汀现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总裁兼第一制片分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1992年以来,他先后负责100多部电视剧的策划和艺术监制。其中,《水浒传》、《西游记》(后十五集版)、《刘老根》、《省委书记》、《笑傲江湖》、《任长霞》等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

近日,李汀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他与这个白衣民族不可分割的一段人生经历:“我们把朝鲜族人身上这种勤劳、坚韧、勇敢、不屈的品性总结为‘金达莱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当下社会极具现实意义,‘金达莱精神\’不仅是朝鲜族人民的,也是全国的乃至世界的,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作作创创

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那个人物

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热议和专家的好评,特别是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播出后,更受到朝鲜族观众的广泛欢迎。此剧编剧、艺术总监李汀带着温情的心绪书写了我国朝鲜族60年来的生存史话,特别着力于感性化地表达剧中人物的亲情,令人如沐清风,这诠释了李汀在创作上的新追求和扎实的写作功力。

“2010年,我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之邀,接受了作为编剧创作一部反映我国朝鲜族人民60年来生活变迁历程的电视剧。这是一部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的献礼作品。感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感谢中央电视台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领导对我的信任,赋予我这个重任。”李汀告诉记者:“可以说,我过去对这个领域知之甚少。虽然我是在西北民族大学的校园长大,对于少数民族朋友相处的感觉并不陌生,但要在剧中塑造其具有深度、能够体现那段宏阔历史的典型性任务,既有好看的故事情节,又能真实准确地表现其民俗风情,并蕴含丰富的朝鲜族文化艺术元素,确实难。但当我走近这题材研究它的具体内容时,我觉得这个题材使我获得了一个极好的机遇,能够站在书写中国朝鲜族60年历史的高度去了解和表现这个民族,由此便有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感。”

“适逢这个难得的机遇,就必须倾情投入,充分开掘这个题材。我写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那个人物,把我作为他去面临剧中的那些矛盾、苦难、选择。我没有更多地考虑自己是作为汉族人来写朝鲜人,我只是站在他们每一个人物的主观立场上去考虑他们的言行举止,表现他们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心理,把缠绕他们的事情处理到我认为是客观上最好的程度。这样,这部剧就会更趋向客观、真实。”李汀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总是用自己的人生去感悟笔下的文学作品,用最真实的经历将自己换成那个需要呈现的人物,起码要将心变成那样。这一点,从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之前他自己的体验就看得出:“我走进朝鲜族的农户、学校,接触了他们的干部、群众,了解了他们的典型人物及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美德时,就深深喜欢了这个题材,也可以说爱恋上这个题材,从而获得了创作过程中的快乐。严格的讲,我在延边的采风是走马观花式的,我更多地是在寻找一种对朝鲜民族的感觉,寻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在延边这块土地上的特殊故事。剧本创作期间,我在家里、汽车里播放的尽是朝鲜族音乐,我要在朝鲜族歌舞曲调的旋律中体会他们的丰富情感,我的剧作素材有几个来源:一是《延边自治州州志》上下册,从明末清初一直记录到现在,共几百万字。写剧本需要了解和研究史实,我喜欢看志,不太喜欢看史,因为志更是原始性的记录,而史是经过加工、提炼后在表述的。二是我在延边图书馆翻阅了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的《延边日报》,在其中发现了大量有趣的事。三是《延边自治州人物志》,从中了解许多的分类任务。四是《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史》。五是各种的文献资料。”

角度

尊重艺术规律,反映生活的本质

如何用电视语言去叙事,这与李汀看待社会和生活的角度有关。

“我比较崇尚经典和经典化路线。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经典化的写作路线就是从人物出发,重视人物的典型化,重视剧中人物特别是主人公的命运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走经典化路线,我希望是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同时也意味着要尊重艺术规律,避免或杜绝以商业化支撑、支配创

作。试想,曹雪芹写《红楼梦》时,考虑过这部小说将是拥有巨大版权收益的作品吗?画敦煌壁画匠人秉烛绘画菩萨、飞天时,想到过那些壁画能成为千年之后中国旅游门票收入名列前茅的高价艺术品吗?真正优秀的艺术品在被创作的过程中如果首先考虑怎么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它可能就成不了好的艺术品,也可能最终实现不了好的商业价值。”

朝鲜族的传统美德突出,其民族特性为李汀提供了创作这部剧所需的情感力和思想宝藏,吸引着他去开掘其人性的美好并传递给观众。从播出的反馈情况看,其真善美价值观的传播是成功的,证实了当时他的自信心是切合实际的。从人物设置到价值取向,从情节铺排到表述方式,主要体现了不去表层化地反映生活。比如,这是一部亲情戏,但绝对不只是表现个人生活的家常里短。剧中这两家的老爷子、两个家庭的四代人都是典型化的当代朝鲜族人物代表。从老一代的李昌善、金仁俊,到第二代的金贞淑、朴胜述,再到第三代的朴顺玉、权光植、李永强,再到第四代的李芳、权尚燮,都是典型化的。剧中有20多个人物分别是朝鲜族不同人物性格的代表,这个人物谱体现了我选择走经典化路线、典型化路线的取舍。

“我希望电视作品能让观众在美好中寻求心灵的感动,而不是在扭曲、惨烈、刺激中去寻找所谓的深刻。”在李汀的心里,有着对文学作品的追求高度,这一点他从未与世俗妥协过:“我们在这部亲情剧里充分展现了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这不是在粉饰太平,而是把显示社会中人性的真实、美好的那一面开掘出来了。在亲情的处理上,剧中两家四代人及其亲朋在处理事务特别是在危难面前总是替别人着想,勇于承担困难和艰险。在用现实主义眼光去观察和表现朝鲜民族的美德和民族性时,我认为有这样去表现的必要性,因为它反映了一种本质的真实。剧中的人物关系是建立在舍己为人的共识基础上。如,当地贫困山区的李家发生了丧子之灾,这是主人公小顺玉的小姨家,她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决定把自愿前往的她,从本家这个海兰江畔富裕的水稻种植区户送到大山深处,去帮衬丧夫却有身孕的小姨及其公婆的生活。这个最初的编剧构思在剧本讨论时引发了不同意见。有观点认为,一个13岁的小姑娘不能做太多的家务,也不能种更多的地,她的援助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但我认为,小顺玉的前往不是要带给离家一个劳动力,而是带给悲痛已极的李家人以温暖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

“这一笔,发端于人物间的亲情。亲情,是两个家庭间的温暖而绵长的联系,蕴含在朝鲜族中的亲情具有独特性,他们习惯把温暖送给别人,把苦难留给自己,这体现了朝鲜族的传统美德,这美德就闪耀在剧中的普通人身上。天真、活泼、善良、好学的小顺玉,在年仅13岁时的人生选择就集中体现了他们世代相传的朝鲜族美德。还有几个人物也把朝鲜族的美德演绎得非常突出。如,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金仁俊,倔强并带有英雄气概的李昌善,现在被网上热评为朝鲜族最美的朴顺玉,在屡战屡败中不屈不挠取得成功的权光植,内心纯洁思想深沉的朴胜述,等等。他们在小顺玉进山去小姨子家之后,分别在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延续着感人至深的亲情挚爱。”

感言

亲情,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我喜欢写诗,人性深处的价值取向是真善美。我坚信,人性中的美好是可以互相影响的,正所谓‘近朱者赤\’。”李汀与诗的结缘是久远的、深刻的,这种偏爱在这部电视剧中也烙下了清晰的印记,并被寄托了难以言表的感情:“我在这部剧的创作中乃至现在,都没有太多的想到‘齐家\’这个概念。虽然这部剧名为《长白山下我的家》,但我没有特别表现朝鲜族家文化的想法。我看中和表现的是家中的亲情。家庭里的亲情是一个抵御社会灾难和各种外来危险的极其有力的屏障。当苦难来了时能共同承担,当欢乐来了时可相互分享,当危难来了时就相互帮衬。亲情,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当成年的顺玉得知爸爸因巨大思想压力而导致失语、失忆精神失常时,她毅然放弃了成名在即的个人演唱机会,赶回乡下去专心伺候爸爸。她说:“我爸爸连话都说不了,我唱歌还有什么意义。”此情景下,顺玉的姥姥、姥爷便主动从农村赶到城里,来照顾顺玉的幼子。在顺玉的孝敬之爱和精心照顾下,爸爸的病最终奇迹般的痊愈了,这充分显示了亲情的力量。可以说,他们在遥遥数百里间奔波,都是缘于心中有至上的亲情。

冲突,就是人们在压力下的选择,没有压力的选择是没有价值的。比如剧中,一个家庭突然遭到意外事故,一个女孩子想学舞蹈而不顾艰辛,一个姑娘想成为舞蹈家却忽然腿断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文革”中顷刻变成一颗“黑苗子”……“我对那些足以使人生跌宕的故事没有选择激烈的表现形式,而是让人物采取有情有义、温暖人心的的担当来抵御不测的灾难。比如剧中那份辗转于10年社会灾难时期的歌曲简谱最终能获得劫后重生,就真实记录了剧中多位正直、善良的普通人在高强压力下所做的温和而果断的选择。”放弃了锋锐的表现手法,而选择了诗一般的绵长深情,这就是李汀。

重温

如果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应该说有很多遗憾

“为了避免剧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平铺直叙,编剧会依照剧情发展逻辑不断对叙事场景加以设计。如剧中,在德才兼备的权光植奋斗成功后,基于生活常态,编剧是特意设计了女秘书对他产生爱恋之情,但这是出于一个善意的来源,为了丰富人物个性的多个侧面,而且我是用他与顺玉忠贞不渝的夫妻之爱,平稳过渡了通常可能会导致的夫妻感情危机。我认为,如此设计和解决戏剧冲突,是真实、可信、独到的。”李汀告诉记者:“‘为给孩子们回来认路\’的这句台词,可以说是我的笔跟随着剧中人物自然记下的人物心性和心声,当时我也被这人物语言感动的泪流满面。这位像山一样的朝鲜族姥爷,崇高、平凡,令人钦佩,此情此景却能养心。在这一笔之上,我又添了一笔: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李志浩因公去世前送出的最后一份信的收信人之子,在事业有成后诚心前来报答。”

可以说,缺失的亲情使李汀倍加珍惜活着的亲人。“我的父亲在我36岁时突发脑溢血病故,我在悲痛至极中写了无言的心声;我母亲去世后,我写了诗歌《母之葬》表达我们的相互孤独;在我93岁高寿的姥姥故去10年后写了散文《外婆的脸是一只摇篮》,怀念她并忏悔自己,发表于《十月》,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我挚爱的弟弟英年早逝,我用心问他为什么抛却了哥哥的爱和他出色的才华……”李汀回忆中充满的对亲情眷恋和一份淡淡忧伤,他说:“我以诗文凭吊和怀念逝去的亲人,却无力使他们再感受到我追加给他们的爱,所以我更加坚信亲情的美好。创作这部剧,在第一集设置李昌善的儿子因公牺牲的剧情,可能与我失去多位亲人有些关系。”

采访的最后,他将重温《长白山下我的家》这部作品后的感受告诉了记者:“如果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应该说有很多遗憾。在剧作、拍摄、剪辑、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有提高的空间。比如,我希望让观众在这部剧中看到尽情投入的一大段舞蹈,甚至它可以是没有情节的,用以展示顺玉的艺术人生。我在北京舞蹈学院住了十几年,由于爱人从事舞蹈艺术,我对舞蹈人生就多一些了解,所以创作这部剧时,我对舞者的追求能更深切的表达。朝鲜族是擅长歌舞的民族,他们的翩翩舞姿和阵阵鼓点是标志性的民族歌舞艺术特点。当然,一个好作品需要千锤百炼。”

新闻推荐

新区双联近民贴心,政策宣讲—— 把好信息送到村民耳朵里

“‘双联\’:就是有人俯下身子来听老百姓说自己的话。而那些进门入户坐上炕头拉拉家常的党员,无不是在用行动焐热村民的心。”——秦川镇建新村放羊老汉张明山“‘双联\’:让基层干部武装好自己跟...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风雅水帘洞2013-05-13 17:27
猜你喜欢:
评论:(走进朝鲜族 60年心灵史的兰州作家——访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编剧兼艺术总监李汀)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