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芹是子长县石家湾中心社区贺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岗位上她干了34个年头。
过去的贺家湾村出行困难,外出需要翻越一座大山,经过3公里石砭,涉过一条河,雨水一大,就把村民封锁在村里。1975年秋冬,她成为村支部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当年,她组织全村党员带头,和群众一起用50多天修好了路基。1976年春夏,组织群众自筹资金,修通了3公里的石砭路面。
改变基础设施让贺家湾人尝到了甜头。1997年开始,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贺家湾用了3年时间新修了五座过水桥、13个涵洞,并进行了多次路面拓宽维修。到2000年,在全乡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村组道路四级砂石化。
在强化水、电、路建设的基础上,陈雪芹把草畜和劳务作为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边远山区自然生态
型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全村累计新修基本农田680亩,补修淤地坝2座,解决了全村110户450人的饮水问题;新修村组道路4条24公里;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3200亩,发展养殖大户11户,新建沼气池36口,发展“沼气—梨果—养畜”三位一体的农户庭院经济示范户18户。近几年,贺家湾每年组织60多个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使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
“有紧事、难事、烦心事,就找老陈”,这是贺家湾村群众多年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她担任书记的34年时间里,累计为村民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00多起,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因群众纠纷引起的治安、刑事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案件。2008年,她被评为县农村妇女创业先锋、全省“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10年被评为延安市“劳动模范”。
在延安和铜川交界的最高山顶耸立着一座高楼——建庄林场的卅亩地森林防火瞭望台,这座楼的主人是建庄林场35岁的职工高福斗。高福斗的父亲高朋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在此工作至退休。高福斗从河南省招工至桥山林业局就接替退休的父亲在这边远艰苦的瞭望台工作至今,林区群众都戏称此地为“高家台”。
2010年和2011年,延安电视台和黄陵县电视台记者先后来到瞭望台,现场拍摄了高福斗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在电视台栏目“相约星期天”中向全市人民播放。当记者问起高福斗的生活、工作,问到是否想念父母、孩子时,他忍不住泪流满面。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时”。为了守护好桥山这片绿色明珠,他一年四季工作在此,特别到了春节正是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段,没时间回河南老家探望父母和孩子。孩子埋怨别的学生都有父母相伴,而他却一人留守在瞭望
台,一年一年见不上父母和妻儿的面。高福斗年迈的父母也多年未见过他,这真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瞭望台工作、生活单调艰苦,一年四季见不了几个过路人。有时高福斗感觉实在心慌、憋气,就站在沟边大喊几声,放松一下,孤独寂寞的感觉常人难以想象。可是,高福斗能克服各种困难,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工作岗位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去年11月的暴雪后,他的面、菜、油吃的全没有了,摩托车由于路滑骑不成,又无过往车辆,他步行从二十余里外的焦坪背回了面、菜,路上滑的摔了几跤,衣服、鞋上全是泥片。
再苦再难,他也不放松自己的工作,每天按时监测,一旦发现火情他总是及时报告,避免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这片绿洲。
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高福斗成了广大林业职工学习的榜样。
梁庭慧,一个30多年工龄的老环卫工。
1974年,梁庭慧成了延川县城一名垃圾清运工。那时环卫基础设施差,只有一辆人力车,他每天凌晨四点多钟起床,穿好工作服,然后拉着人力车到各垃圾台收集垃圾,再拉到城外指定地方。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后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了,环卫所有了垃圾清运车,他又干起了清扫保洁公厕工作。他一如既往,除了正常清扫保洁,在夏天他坚持每天两次打药灭蝇,冬天遇到粪坑结冻堆满时,他自己带上工具,自己想办法开通,全然不顾身上沾满粪渣。晨练的中老年人看见他这般模样,劝他停下来休息一下,有人说了句“辛苦了”,他心里觉得温暖,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
他今年62岁,本已退休,可他闲不住,申请继续到清洁大队当环卫工人。领导就把延川南关车站旁边一段路的清扫保洁交给了他。车站人流量大,产生的垃圾自然就多。面对这样大的工作量,他经常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按质按量完成了清扫保洁任务。
在干好自己的清扫工作时,还多次带动身边的同事到车站旁边的巷道进行义务清扫,他说:“这些巷道不清扫,遇上个刮风天,垃圾就刮到我们路段上了,还要我们清扫,不如现在把它处理掉。”
梁庭慧不计较个人得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延川环卫工人的一个标杆,对他,大家都打心里服气。1991年和1999年,他两次被评为环保工作“先进个人”。
1989年12月,陈波怀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调入志丹县人民法院,不久即被安排到永宁法庭主持工作。面对不如意的工作环境他没有挑剔、没有埋怨,一呆就是五六年。
1995年8月的一天,距法庭50公里黑户岭的乔某与李某因耕畜毁坏禾苗引起纠纷,继而发生互殴。他接案后为防止事态扩大,带上手电筒翻山越岭连夜赶到该村,经过耐心说服和劝解,及时平息了纠纷。就这样他经常夜宿在农村,把法庭设在农家院,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2000年和2004年,他先后被任命为保安镇法庭庭长和民庭庭长。面对繁重的任务,他不畏不缩,五年里年均办案高达100余件,居全院个人年办案之首,且无错案冤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表扬和肯定。
2008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陈波被任命为副院长兼民庭庭长,主管全院民事审判工作,他肩上的任务更加艰巨了。2008年,在他的领导下全院的民事案件结案率在99%以上,调解率保持在75%以上,调解兑现率保持在70%以上,所办案件无错案、无超审限案件、无
申诉上访案件,收、结案数位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二位,法官人均办案数位居全市第一位,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没想到骄人业绩带给他的奖励竟是伴随终身的类风湿病等严重疾病。鉴于他的病情,院领导不止一次特批他休假治病,但均被他婉言谢绝。而为了完成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他经常携带药品带病下乡办案,致使其健康状况不断下降,体重由原来的180斤猛减到140斤左右。2004年7月5日,气温高达36℃,陈波却头顶烈日一天之内两次下乡,直到晚上9时才回到家中,终因劳累过度,引发“急性心肌梗塞”,临近休克状态,这才不得不住进医院,期间医院还两度下发病危通知。
从事审判工作的二十多年来,陈波个人办案近3000件,且没有一件错案,赢得了群众赞誉。他常说:“我们是法官,头顶着国徽,肩扛着天平,办案不公,羞死先人。”由于成绩突出,他本人荣膺延安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全省“十佳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卫庆华张鹏记者宋伟)近日,黄陇矿区首个智能化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在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安装完成,标志着黄陇矿区在薄煤层开采技术推广应用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对全面提高陕煤化集团黄陵矿区和彬长...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