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冰剑)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常态下土地资源刚性约束日趋强化以及资金瓶颈的局面,市交通运输局在市级重点推进项目省道309铜川川口至陈炉公路项目建设中,抢抓政策机遇,紧扣关键节点,强化推进落实,顺利完成了项目土地预审手续办理和PPP模式前期准备工作,为7月份全面开工奠定了基础。
围绕主线,树立抓前期就是抓发展新理念。针对项目前期手续复杂、互相交错、办理周期长等实际情况,坚持不等不靠,创新工作模式,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认真研究建设政策,主动联系省市有关部门,强力推进各种前期手续的办理。改变以往逐一办理、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多头并进,结合现有资料,先期介入,组织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先后取得了《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防洪风险评估报告》正式批复。围绕办理土地预审手续主线,落实专人,制定具体措施,数十次与省市区三级国土资源部门联系,编制土地预审上报资料,修改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于3月25日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为项目用地正式报批创造了条件。
吃透政策,下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先手棋。积极响应国家推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政策,抢抓省财政厅设立省级PPP示范项目机遇,与市财政局加强协调联系,精心收集编制上报资料,2015年12月省道309铜川川口至陈炉公路项目成功入选省级PPP示范项目,争取省财政厅一次性奖补资金450万元。在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加班加点,二十余次的反复研究商讨,编制完成了《物有所值评价》《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项目PPP实施方案》,3月17日正式通过市财政局的评审,并于4月11日取得了市财政局关于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的正式批复。
同步推进,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在项目前期准备过程中,落实人员职责分工,详细部署阶段性目标任务,将办理时限、责任分解到人,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开展《土地勘界》《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为项目土地正式报批做好准备;同步召开土地征迁协调会,发布土地征迁公告,开展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对沿线地面附着物进行逐一登记、确认及影像资料的采集,为征迁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同步联系省发改委和省公路局取得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批复;同步完善上报《PPP实施方案》,取得市政府批复和市财政局项目资金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决议。
PPP建设模式在公路建设领域的成功引入,有效破解了项目融资难题,减轻了地方资金配套压力。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力促项目早签约早落地,争取早日建成通车,为加快铜川资源转型,促进陈炉、富平红色旅游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机动三轮车违规载物逆向行驶本报讯(记者张乐通讯员陶燕)日常出行,我们时常会发现道路上存在电动车、摩托车闯红灯、违法载人、逆行,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了...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