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泳泓
手按鼠标在中国地图上搜索,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位于东经108°15″,北纬35°12″的交叉点上,乃沧海一芥。微小的一芥小镇,平凡得如每天照样经过的日子。随着鼠标的移动和比例尺的放大,瑶曲的沟沟岔岔、山山峁茆、村村道道映入眼帘……
瑶曲,瑶哉玉也,曲其流兮!
瑶哉玉也,瑶从玉旁,美玉之意。瑶曲位于“渭北黑腰带”上,是著名的产煤区,墨玉似的煤炭,不仅说明两亿五千多万年前这里茂盛的森林植被和温暖气候,更记载着造煤史上的沧桑。而今这墨玉正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创造着幸福,也推动着当地的经济。除墨玉之外,还有金玉———玉米。这里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形成了优质的玉米资源。每年秋收,家家户户玉米成堆成山,金玉流珠,有创意地晾晒玉米时将玉米绑编成串悬于檐下树上,或码放于平房顶部,金光溢彩,谷香浮动,甚是迷人。核桃也是当地一大支柱经济作物。许多自然村核桃树成林,新品种、老品种种类繁多,皆个大油香,实为补脑之“白玉软黄金”。还有刺槐、速生杨等经济林,夏天绿荫蔽野,是为碧玉叠翠……
曲其流兮。曲从河、从流,正概括了当地的地理特征、人文特色。瑶曲镇呈南北走向,有一条河流经过,这条河乃沮水河上游,自北向南蜿蜒曲折而去,形成它支流的正是子午岭南部的余脉,山势平缓,针叶林、阔叶林及灌木丛纵横交错,虽无妙品,亦有可观,如最高峰牛火山,俯瞰全镇,与文王、武王及石门山遥相呼应,凤凰山、葡萄寺坐收药王山与大香山寺之余秀。此河早年泱泱汤汤,清澈见底,有游鱼、乌龟、水蟹等水珍,农妇常于河边淘菜、洗衣,捣衣嬉笑,古风可钦。近年由于矿山改造,河水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欢唱。和这条河并列的有两条并驾齐驱的线路:一条是梅七线,一条是铜川西环路。这两条交通线,迎来送往,承接这小镇的人流、物流。与此相匹配的电讯和网络也方兴未艾,使小镇虽僻却不自封。
这三条地理标志,占据了小镇的狭长而相对平坦的有利地形,交通便利,所以沿着公路两岸如雨后春笋般的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平房小楼,琉璃建筑,如同镶嵌在这条玉带上的颗颗珍珠,展示了人们生活的富足与安康,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在本镇率先实施,社区建设也逐渐规范。
瑶曲美名的起源无从查考,而当地的人文环境却值得一提。从地名看,教场坪、车洼、马场等可推测古代这里可能是屯兵重地,而南司马、孔子头又似乎和什么人有关,鸡山、衣食、葫芦、牛火山(一说牛吼山)、葡萄寺(一说普陀寺)又隐含着什么传说,更有背阴“水过粮庭”、刘村的梁文雷武之逸闻……都不必去考,确有其事的是这里曾是红白交界,革命老区。这里人员杂处,本地人和客货人(实际大多是逃难来的)几乎各半。本地人做得一手好茶饭,卫生整洁,勤俭,好像有关中道一些印象,可能也是再早一些逃难的,无太多文化积淀。客货人不大讲究饮食、卫生,但经营能力强,手艺人多。这些人能在这里安居,只能说明一点,无论战争还是年馑,这里都是理想的养生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这里的水土却更养人。老人们的文化积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今天的瑶曲教育却不可轻视,瑶中、瑶小曾几度创造了耀州区教育的辉煌,人们的思想也与时俱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人们早就走出山门,全国各地都有瑶曲人的身影。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也最早被引进。如最早办企业的,经营运输的,地膜铺盖,化肥农药使用等。人员杂居,文化糅合,这反映了小镇的另一个特点:包容,瑶曲有海纳百川的宽容大度。
瑶曲最美的时候是四月份。站在某个小山头,眼前是满眼金黄金黄的野玫瑰花,远处有一树一树雪白雪白的洋槐花,酿造着醉人的空气。杜鹃不时传来几声“布谷——布谷———”的鸣叫,偶尔还夹着几声鸡、牛、羊或狗的叫声,使你明确你确乎是在人间,满河川的白色地膜,又顿使你吟出“绿满山原白满川,子归声里雨如烟”的诗句,这时你不必发思古之幽情,也不必叹宇宙之无穷,盈虚之有数,你只需深呼吸,享受这美好。
啊,家乡,可爱的瑶曲!
新闻推荐
客户正在体验手机扫码支付银行工作人员引导客户在“超级柜台”上办理业务本报记者曹金出门忘记带钱包再也不用担心寸步难行,因为手机银行可以扫码取现、扫码支付;去银行办理业务再也不用烦恼排长队...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