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求真务实、恪尽职守,积极推进“三抓三树”活动和“降门槛、扩范围、保质量、促规范、强保障、创品牌”六大工程,着力打造“爱心法援、温馨法援、廉洁法援、民生法援”,不断开创法律援助工作新局面。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89件,通过“12348”法律援助热线接听3111人次,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2851万元。去年,该中心被评为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优秀单位、全市政法系统优秀政法单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2017年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降低门槛范围,惠及更多群众。市法律援助中心将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放宽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内执行,扩大经济状况免审查范围,简化经济困难认定方式,扩大受理案件范围。开辟***户、军人军属、农民工、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维权绿色通道,免予经济困难审查。完善“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工作机制。
强化援务公开,提高办案质量。通过法援案件全程跟踪、实地旁听案件审理、发放法律援助案件满意度评定卡、回访受援人等方式,接受受援人监督;对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实行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重点督办;对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严格实行案件质量评估考核制度,坚持每季度对办结案件集中评查,逐卷登记存在问题,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发放与案件质量挂钩,实行绩效管理。2017年全市共向省司法厅报送法律援助优秀案卷34本,经省厅组织第三方进行评审认为:铜川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措施得力,效果好,质量高。
规范站点建设,畅通申请渠道。大力规范看守所、法院、检察院、监狱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军分区、区县人武部、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劳动仲裁工作站,并将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初审权下放给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律师事务所及工作站对法援申请进行初审并转交援助机构,并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维权辅导、案件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务。使受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初审等服务,让百姓少跑路。
创新援助形式,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律师职能和现代媒体作用,着力打造“12348”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广播电台“法律援助小讲堂”“铜川市法援中心”微信公众号、“法律援助专家门诊”和“法律援助大讲堂”五个常态化便民服务平台,共同发力,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便民惠民常态化,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记者 李由)
新闻推荐
勇挑重担出实效脱贫致富“好帮手” ———上马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的领队者任超工作纪实
冯心灵实习记者严利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铜川印台区相继涌现出了众多脱贫攻坚工作模范带头人,他们带着组织的信任、肩负着重大使命,以创新精神谋事、干事、成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