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让在职党员有“为”。出台《机关和社区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机关和社区党员定期考核、分析制度,细化量化“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以积分为尺度,考核党员履职情况。各社区各党支部还延伸设立学习理论岗、无私奉献岗、文明新风岗等岗位量化标准,鼓励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为民服务,获得奖励积分。
设岗定职,让无职党员有“责”。耀州区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行“双承诺”制度,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社区围绕宣传党的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帮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设岗定责,让无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认领岗位,进行承诺。农村无职党员围绕经济发展、村务管理、扶贫帮困等方面认领岗位,自觉担责,促进村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动态跟踪,让流动党员有“家”。坚持定期沟通、动态跟踪的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开展“一封信”活动,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寄送信件、电子邮箱、微信群等方式,向流动党员发出公开信,介绍党支部活动、党员集中学习等情况,寄去学习资料,并要求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状况,确保在外党员不掉队。逢重要节日流动党员大量返乡时,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走访,了解动态,听取对家乡的发展建议,增强归属感。
帮扶关怀,让困难党员有“助”。全区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对缺乏致富门路的党员,通过提供信息、开展技能培训、联系帮扶资金等形式提高生产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将符合条件者纳入政策帮扶范围。2016年“七一”前夕,耀州区组织慰问了300多名生活困难党员,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贫困户家庭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进行了免费体检。
筑牢堡垒,让全体党员有“力”。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不忘筑牢党员的思想堡垒。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区573个基层党组织10767名党员接受了党性锻炼。“夜间党校”、“六学”模式、“十日集中学习”、40余场次专题辅导报告会,300余场次党员干部培训,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内生动力。同时,创新开展“弘扬照金精神,争当领航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在各条战线基层党员中深入开展树模评优,引导党员效仿学习。先后涌现出脱贫攻坚干部赵安利、党员杨刚等一批先进典型,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干事热情。
新闻推荐
理综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较大,如何在这剩余的时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理综各科的基础复习。对于物理复习,首先得把握好高考考向,考生要根据最新的大纲变化作出相...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